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入卷三十六家名单及艺术成就简介
姜妙香:(1890——1972)著名京剧小生演员。曾拜陈德霖为师习旦行。后工小生,师承冯蕙林、陆杏林,并取法德君如、朱素云,对小生唱腔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功力。锐意创新,刻苦钻研,对传统小生唱腔做了精雕细刻的加工、改革,创编了大量新颖,优美的唱腔。唱腔意境深邃,韵味醇厚,流利挺拔,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姜派”小生唱腔艺术。“姜派”唱腔具有“甘润清亮、丰韵峭拔”的美学特点。姜妙香主张“声随词变”、“按情行腔、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并对所创声腔反复地推敲加工、磨练,使之更加成熟完善成为经典。姜派念白吐字真切,口法讲究,和谐悦耳。表演做工格调高雅,揣摩剧情,人物性格深入精到,不温不火。姜妙香是京剧鼎盛时期主要唱工小生演员,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发展京剧小生唱腔艺术做出了显著贡献.代表剧目有《孝感天》、《监酒令》、《玉门关》、《飞虎山》、《岳家庄》、《罗成小显》等。
取《连升店》王明芳造型。尤其是姜妙香身材较高,身型挺拔。其所穿富贵衣的衣纹较长,正适用线条表现姜派唱腔特色。用小写意线条追求流畅、挺拔、有力风采。细长而劲峭的黑线条组成有序的错落关系。形成视觉重点。然后以浅黑水渍按身体、衣纹结构分出主次、轻重。用笔宜洒脱、利落。补丁用线廓出后染彩色,宜淡而不宜艳,搭配更和谐。色调清雅秀润,与姜派艺术风格相合。
俞振飞:(1902——1993)著名昆曲、京剧小生演员。拜程继先为师,承家学有深厚的昆曲功底。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音韵学有深入的研究,善以昆曲造谐融通京剧小生唱腔念白、行气用嗓。还善于以诗词书画之深邃意境融入京剧表演,形成了“儒雅秀逸、有书卷气”的京剧小生表演风格,世称“俞派”。俞派艺术作为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小生表演艺术,具有很高的声望和深远的影响。其优越的艺术气质深受戏剧界重视。难得是,他未入科班,以票友身分入京剧界从艺,虽曾倍受旧势力歧视、打击、排挤,却一如既往、尊重师长,更加刻苦习艺之崇高品德,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京剧代表剧目有《奇双会》、《春秋配》、《玉堂春》、《洛神》、《凤还巢》等。
表现这种风格除身段形象外,还用特有的表情、色彩、线条、装饰纹样等语汇充分体现俞派风格的独特性。取《奇双会》之赵宠造型。俞振飞的肖像取老年形象,更具雍容、儒雅之气。表情处理成面带微笑,一副恬淡、轻松、俊逸的面容。绘画形式采用小写意法。衣纹用线与饰纹团花用线一样清淡、细匀、缓和,不求过多变化。着色以浅橙色为主调,呈现轻淡秀逸之气。饰纹团花形象含蓄,与底色反差小,却也洋溢着一种婉转俏丽之气。整体造型效果明显呈现着一种端秀、平正、淡逸恬和的书卷气派。这就与舞台上赵宠穿的大红男帔的火热感有了明显的主观处理因素。
叶盛兰:(1914——1978)著名京剧小生演员。幼入富连成科班。1930年拜程继先为师.嗓音与扮相天赋优越。借鉴德君如、朱素云、金仲仁、姜妙香各家之长,又吸收老生唱法的刚劲,形成了华丽婉转、刚劲峭拔,气度大方的小生唱腔艺术风格。念白讲究口劲和音韵,圆润流畅无娇柔习气。身段做工紧中见稳、紧中显帅,精细深入,表情生动传神。构成了完整成熟的小生表演新风格,世称“叶派”。叶派艺术具有“华丽圆畅、刚劲峻拔”的美学特色。叶派小生艺术是鼎盛时期继往开来之集大成者,把京剧小生表演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高峰。是鼎盛时期京剧艺术的一大脊梁。代表剧目有《群英会》、《周仁献嫂》、《柳荫记》、《白蛇传》、《战濮阳》、《白门楼》、《罗成叫关》、《辕门射戬》等。
取《 群英会 》周瑜造型。绘画形式采用装饰重彩法较适宜,用挺拔有力的线条和明丽的冷色调表现。一是用简洁流畅,富有弹性感和力感的冷色线条廓线.二是突出蟒袍上的图案线条的力度和节律性。在色调方面,大基调是冷色。绣纹图案都以深蓝色为主调,并勾有银线。白袍底色由淡兰、淡粉、淡黄等色彩用点彩法构成冷白色调,又适当涂有反光岩彩,便强化了华丽感。整体效果不求体积,只求平面装饰美感,对表演风格的体现才恰当。这种装饰重彩画法与左旁的蒋干采用的剪纸式的装饰画法和谐一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