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欣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入卷三十六家名单及艺术成就简介             

  裘盛戎:(1915——1971)著名京剧净行演员。曾入富连成科班.在继承其父裘桂仙铜锤花脸艺术基础上,又借鉴金少山唱腔特点,采用软硬鼻音结合,对发声、吐字、气口、尺寸及音色有独到的把握,又借鉴老生唱法,构成自己的声腔特色,雄浑含蓄、节奏鲜明,刚柔相济、韵味醇美、感情色彩丰富细腻。唱起来低回婉转、圆韧跌宕,抒情性很强,极富感染力。做工方面善于以髯口、水袖的舞动,揭示角色的心理变化。工架稳健严谨、洒脱大方、兼得金派、侯派、麒派之长。构成了新颖独到的裘氏铜锤花脸表演风格,世称“裘派”。裘派艺术具有“沉劲醇美,刚柔相济”的美学特征。裘派净角艺术使京剧净行的做工增添了雅致端秀的风韵,使京剧净行的唱腔艺术达到一个新高峰。裘派艺术是新中国建立后京剧艺术的支柱之一。代表剧目有《断太后》、《打龙袍》、《铡美案》、《姚期》、《锁五龙》、《赤桑镇》等。
  《遇皇后》包拯身段是疑虑重重而沉思的情态。右手提起袍角,左手捻髯。身体直立,面部稍向左、凝视。这个身段在包公戏中有代表性。端庄凝重,很有气势。造型方式采用装饰画形式。用墨底平金装饰花纹来体现裘派净角艺术的风格特色.裘派包拯黑蟒袍上的平金图案中线条很突出,线条富于韵律美,与裘派唱腔特色一致。造型上强化了线条的亮光点的效果和婉转多变的节奏性,既刚劲又俏美,又有厚重感。
  袁世海:(1916年生)著名京剧净行演员。曾入富连成科班。工架子花脸。拜郝寿臣为师.深得郝派艺术真髓。对架子花脸艺术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依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刚劲爽朗、生动传神”美学特点的架子花脸表演风格,世称“新郝派”。袁世海做工唱念气势雄浑,刚爽泼辣。功架丰满,造型传神。注重从角色的具体性格特征与身分来设计身段和唱腔,如对曹操形象的塑造,依据他在不同的情景下,创造不同的步法、身段和唱腔。《群英会》之踌躇满志的台步、半醒半醉时吟诗作赋的宰相风度,及《华容道》中的三笑,都是很成功的。唱工念白吸取铜锤花脸的发声方法,又受麒派特色的影响,突出力量感,节奏性强。“新郝派”对郝派艺术有多方面的新发展,呈现了新的气象。代表剧目有《九江口》、《野猪林》、《群英会》、《李逵探母》、《霸王别姬》、《将相和》等。
  《野猪林》鲁智深造型是左腿向左弓步,身体向左倾斜,右腿伸直。左臂向左伸且翻掌。右手握禅杖向右前方劈下。双袖飘摆,佛珠飞起,动势较大,是有意做了强化。画法采用写意法,用刚劲动感强的粗线条勾出僧衣等服饰结构和双臂,更突出双手的力感。禅杖用线既注重力感也体现量感。飘动的僧衣大袖用线既表现动感也刚劲有力。较浓重的绿灰色更使大袖和整个造型呈现出雄浑的气势。
  钱金福:(1862——1942)著名京剧武净演员。曾入三庆大科班。工武净和架子花脸.有极好的昆曲功底。几十年锤炼,养到功深。形成了具有“威猛稳练、寓舞于武”美学特点的京剧武净表演艺术风格。钱派武净艺术功架矫健稳练,姿态颇具雕塑之美。玲珑剔透,鬼斧神工。武打身段威猛逼人,气势磅礴,强化了舞蹈造型之美,且内蕴千钧之力。其独到的艺术造诣,使一些重要身段具有绝妙的艺术魅力。如饰《长坂坡》之张飞闻报赵云降曹,气得上至扎巾的绒球、耳毛子到黑扎,四面靠旗,蛇矛枪,及整个靠身都抖成一个劲头,十分和谐有致,产生了十分强烈的美感,显示着京剧艺术表演身段之高超的艺术境界。钱金福的武净艺术被后学尊为典范,为京剧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的高峰状态做出了重要贡献。钱氏的脸谱设计亦自成一派,堪为精品。代表剧目有《芦花荡》、《瓦口关》、《长坂坡》、《庆阳图》、《铁笼山》等。
  钱金福武净艺术十分讲究身段的造型美。《芦花荡》张飞造型很有气势,很威武。以重彩与泼墨相结合的手法。四肢动作之间有空间关系,却是以写意笔法写出,与大黑扎组成浑融的整体感,不刻意衣纹结构。只求整体造型的大动作的气势,面部、脚只求大的感觉不作深入刻画。整体感觉虚而动感强,笔触呈现着力度,似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势。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