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入卷三十六家名单及艺术成就简介
高庆奎:(1899——1942)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宗法刘鸿升唱腔艺术,依自身嗓音天赋,吸取孙菊仙唱腔的朴直苍劲、汪桂芬唱腔的慷慨苍凉之特色,又借鉴京剧花脸、老旦等行当唱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高派”艺术.高派唱腔具有“刚劲挺拔、浑圆高亢”的美学特色,高派唱腔质朴刚烈、酣畅遒劲,响遏行云。善于表达悲怆激昂的情绪,在老生声腔中具有突出的个性特色。念白铿锵响亮,咬字清爽遒劲,讲究抑扬顿挫的韵律性,精到细致。表情生动传神,善于眼神的运用。其做工亦精深老练,一招一式很有法度.武功、工架有深厚的功力.高庆奎的老生艺术是一套完善和谐而精深独到的京剧表演体式。不仅如此,他还精通铜锤花脸、老旦、红生等几种行当,和老生行中其它流派艺术,如汪桂芬派、刘鸿升派、谭鑫培派等.可见技艺全面的高派艺术是京剧鼎盛时期的一个重要流派.代表剧目有《赠绨袍》、《斩黄袍》、《辕门斩子》、《逍遥津》等。
取《 赠绨袍 》“张禄”造型。在画法处理上,白蟒采用冷色调。平金绣纹用浅赭和白构成的冷金色调适于表现高庆奎唱腔的悲壮情感。蟒袍白底用冷白色调与冷金图案纹饰构成一种清越的、凄惋的情调。同时黑相纱与黑三绺髯、黑玉带、黑厚底靴与白蟒的对比互衬,使造型具有一种强烈的节奏,呈现出一种刚烈与高亢的雄壮感。用线刚劲、流畅、挺拔、朴质,使造型有坚实、雄健的气势。
马连良:(1901——1966)著名京剧老生演员。曾两度入富连成科班。拜孙菊仙,刘景然为师。私淑贾洪林艺术。又吸收刘鸿升、高庆奎唱法,形成了具有“清新柔润、潇洒飘逸”的美学特色的京剧老生表演风格,世称“马派”。马派唱腔流畅舒展、新颖巧俏。马派融合传统的唱念为主的“安工”老生与以做工为主的“衰派”老生于一种唱念做并重的新表演方式。马派艺术念白自然洒脱,注重韵律与节奏性。做工于洒脱中寓端庄;飘逸中见沉静,身段步法,亮相出场皆精当讲究。马连良很重视扮装造型、舞台环境与表演艺术的关系,马派的扮相具有清新华贵的特点。马派艺术是一种完整系统而极有特色的老生表演艺术体式,对后学者具有深远的影响,使京剧老生艺术得到显著的发展。 代表剧目有《 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十老安刘》、《赵氏孤儿》等。
这种风格适于用装饰画法,主要依靠线条来体现马派艺术的韵律特色。线条是色彩线条,即《甘露寺》乔玄缃色蟒上银白的装饰图形线条,与深色的很漂亮的缃色对比互衬,使整体造型有清新舒展的效果,显现出潇洒飘逸的韵律美感。蟒袍勾的深色衣纹注重韵律美,勾得灵动洒脱且自然。蟒袍下摆装饰图案的龙纹与海水江牙,以银白色调线条构成的自然且响亮的韵律。这些线条很灵动、流畅、细匀,在几种淡蓝、淡紫、淡绿色线条的配合下,呈现出跳荡的、富丽的、清雅、飘逸的律动美。
言菊朋:(1890——1942)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基于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热爱京剧艺术,曾从名票红豆馆主、名琴师陈彦衡学习京剧老生艺术,还曾向钱金福、王长林学习表演身段,练武功,后又得到杨小楼、王瑶卿的指点。初唱是以票友身分专学谭鑫培派老生艺术,颇受好评。“下海”后对谭派艺术做更精深的研究。因精通音韵学所以颇得谭派神韵。依自身基础,吸收老旦、小生、青衣的唱念方法,结合京韵大鼓的唱法,逐步形成“ 婉约跌宕、精巧细腻,清峻奇崛 ”美学特色的唱腔风格,世称“言派”。言派艺术科学地处理字、声、腔的关系,使声腔韵味醇厚、清润雅致,具有书卷气。尤擅表现悲苦凄惋的感情。凸显了京剧声腔艺术之品格高雅脱俗的一面。在戏曲音乐艺术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代表剧目有《让徐州》、《卧龙吊孝》、《白蟒台》、《上天台》等。
取《让徐州》陶谦造型。用小写意法表现,全身用淡墨渴笔写出清爽、外柔内刚,变化很丰富的细线条组构成形。线条涩且多飞白,内蕴苦涩感,间又多呈秀润的水渍。员外巾与褶子染点淡缃色,行笔简而活,与下身腰包的白调做比较和变化。白腰包用浓白色搓出肌理呈现质感。面部用简练的墨线勾出结构特征与表情,后点染朱石票色,简明而精当。面部画法看似写意。整体效果清雅秀逸,与右旁余叙岩画法的工致和左旁金少山的浑厚色块形成鲜明对比。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