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欣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入卷三十六家名单及艺术成就简介             

  张君秋:(1920——1997)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拜李凌枫为师学青衣。曾经得到王瑶卿亲授.在王影响下,着意兼容梅派、尚派唱腔精华,及程派唱腔、黄桂秋唱腔,谭富英唱法之长,结合自身“娇、媚、脆、水”的天赋嗓音,创造了一些新颖动听的新板式,形成具有“华丽柔美、刚健清新”美学特色的“张派”旦角唱腔艺术。张派艺术发音时全身松弛,科学地保持共鸣位置的正确和气息的畅通。唱腔强调轻重、缓急、繁简的对比,使音色绚丽、丰富、舒展自如。做工身段端庄含蓄。此外,在剧目创编、表演舞做、扮装造型、舞台美术等各方面做了较全面的革新,与唱腔风格和谐一致。张派艺术是建国后成熟的重要京剧旦角演唱流派,为建国后京剧艺术的支柱之一。代表剧目有《望江亭》、《春秋配》、《刘兰芝》、《状元媒》、《西厢记》等。
  《望江亭》谭记儿造型,立身向左侧稍躬身。头部转向右侧,眼看右方,微笑。左手上扬遮面,右手牵右手水袖。左腿在前右腿在右别步。绘画形式取重彩画法,依靠色彩与线条构成的整体形象和各自的表现力来体现张君秋旦角表演风格特色。女帔的白底色处理得单纯洁净,只按立体的体面关系作些冷暖明暗的微弱变化。帔上金叶白菊花图案与白帔和谐优美、素雅清幽,又有华贵之气.白帔整体的素雅,与面部的红装形成对比。用浅色线勾出菊花形象。
  宋德珠:(1918——1984)著名京剧武旦演员。幼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以武旦、刀马旦戏著称。主要师承阎岚秋、朱桂芳。博采前辈之长,兼融体操、滑冰、芭蕾舞等各类造型手法加以创新,形成了一种具有现代感的新颖的京剧武旦艺术。王瑶卿认为宋德珠的武旦艺术具有“美、媚、脆、率”的风格特色。宋德珠长于打出手,稳、帅中见火爆。身段做工凌厉敏捷、圆中有方。注重舞台造型新颖的视觉美感的呈现。亮相下场的微微晃动上身,是从轻风拂柳得到启发。抖动靠旗背对观众亮相是从金鱼摆尾得到灵感……这种舞台表演方式的创新,说明他对舞台表演艺术本体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以其艺术实践丰富了武旦表演手段,为京剧武旦艺术的发展贡献显著。代表剧目《扈家庄》、《杨排风》、《泗州城》、《金山奇》、《百鸟朝凤》等。
  取《扈家庄》扈三娘形象入画.绘画形式拟采用重彩法.用丰富的色彩雕琢出一个很有个性的形体。月蓝色女靠上用多种色彩点出斑驳的效果。与明黄色穗子对比显得明丽、帅气,很有神采。加上头上双翎两条长线条的配合,更增添了造型的绘画美,和很强的韵味美。整体色调明媚且轻雅。有空间感和体积感、光感使色调柔和、含蓄,却又透出爽利、率气的风彩。所采用的画法参照过去擦炭水彩年画的柔润明丽的色调,这一点符合宋德珠武旦艺术博采众长,洋为中用的新颖风格。
  李多奎:(1898——1974)著名京剧老旦演员。十二岁入三乐科班。师承罗福山、私淑龚云甫.结合龚云甫的韵味美、罗福山的古朴大方、谢宝云的苍秀挺拔,充分发挥自己嗓音宽厚宏亮、气力充沛、咬字真切、喷口有力的长处,创立了具有“苍迈清越、韵味醇厚”的“李派”老旦声腔艺术。李派唱腔以气引声,深沉持重、醇美酣畅。发声表虚里实、外浊内清,富于听觉魅力。尤其是垛板,节奏愈快,气息愈见匀停,且字字有腔,充分展示着李派艺术演唱技巧的高超。在音色的运用上,依据角色感情的需要和声乐韵律美的要求,恰当地运用其嗓音的亮、宽、柔、脆、甜、沙等不同音色,认为“唱腔是画儿,嗓音是色儿”。李派唱腔在京剧老旦艺术中,别开生面,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是“鼎盛五十年”京剧老旦表演艺术的高峰。代表剧目有《钓金鱼》、《遇皇后、打龙袍》、《赤桑镇》、《 太君辞朝 》等。
  《遇皇后》李后画法用小写意。以线造型为主。结线简约,结构活而不刻板。线条多宽厚,墨色变化丰富,苍涩与润泽相间、飞白与水渍交互。行笔稳重而不漂滑,力感内蕴。着色的笔法简练。擦泪的左袖用淡驼色点染,与下身绿腰包拉出空间。腰包的冷绿色不用浓翠绿色块,它会破坏整体关系,用浅淡的翠绿大笔泼出,行笔有力。白腰巾用淡墨勾出。黄挎包用线勾出点染冷黄色,色浅而湿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