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儒发展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她的新节目,不仅唱腔优美,而且唱情、唱人物 。在《鞭打芦花》 和《二上庐山》中,分别吸收了谢芮芝和荣剑尘的唱腔,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她改革了岔曲的唱法,加强了力量强弱、速度快慢、语言疏密的反差,大量使用了闪板、掏板,切分,使其端庄、雍容的唱腔不时闪烁出激越感情的火花。
  周文茹创造了梅花大鼓的一些新板式,如《罗昌秀》中的散板 、二六板 。花五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拉腔”:演唱慢板头一句时,将有些音拔高拖长,为拉腔做准备;第二句(往往是第二字)高亢如笛,经久不歇。因之,她形成了自己比较雄浑的风格。
  湖北渔鼓也于该时期被业余演员引入了天津。
  2、“文革”期间的天津曲艺音乐
  这段时间,天津的曲艺音乐受到极大的摧残:著名演员被批斗,各区曲艺团、队被解散,很多演员被下放到工厂、农村,不少曲种在舞台上绝迹了。
  在这严酷的环境中,天津曲艺音乐历经磨难,顽强地挣扎着,天津时调和山东柳琴还有所发展。
  在《军民鱼水情》中,靠山调不仅用来抒情,还用来叙事,从而,加强了自己的表现能力;数子的小垫头被省略了,2/4的板式实际上变成了1/4的快板,既为音乐高潮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又丰富了靠山调的表现手段;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省略了第四句的衬腔;“张大娘坐在了炕头上引线穿针”一句,巧妙地揉进了老鸳鸯调。
  业余演员甄金堂发展了山东柳琴的润腔技巧:拖腔时,使用假声,翻高八度。他的真假声结合自然,不露痕迹,声音又高又亮。
  3、“改革”后的天津曲艺音乐
  “四人帮”被粉碎后,天津曲艺音乐又迅速发展起来。其中,天津时调 、京韵大鼓 、梅花大鼓发展尤快。
  靠山调板式的运用更加灵活了。 《心中的赞歌向阳飞》 的第一番:“寒冬深夜天漆黑,忽听门外有人催,叫起来歌手李春梅,坐上汽车快如飞。”第一句还是传统唱法 ,第二句便转入数子 ,直到第四句“快如飞”的重句时才又回到传统唱法。这种变化适应了脚本开门见山叙述故事的需要。数子每个分句的落音也都不是 “2” 了。《心中的赞歌向阳飞》中就有“2”、“3”、“4”、“5” 四种,可由于最后还是归回到“2” 上,使人听后感到既是数子又有新鲜感 。此外,数子也有了抒情的功能 。《军民鱼水情》的数子就既遵循了原先的格式,又注意了旋律的起伏跌宕,带有鲜明的抒情特征。怯五更了、鸳鸯调被改造翻新了。《熊熊之火》和《梦回神州》赋予它们以崭新的时代感和健康的思想感情。
  骆玉笙在创腔上继续进行探索。根据内容酌需要,她吸收、融化了各种音乐素材;丰满了京韵大鼓的唱腔。在其新的代表作《和氏壁》中,“哭二阵百鸟入巢不作声”、“哭三阵黑云滚滚天地暗”两句,就融化了新梅花调的旋律 ;“哭四阵河水滔滔卷狂风”则把京剧老生杨宝森在《文昭关》中的低嘎调 “哭头”(即“爹娘啊”)和京剧青衣李维康在《蝶恋花》中的某些新腔揉到一起,有力地表达了悲伤悱侧的情感。结尾甩腔时,她采用了变调手法,当重复唱到 “坚韧不拔”的“拔”字时,突然翻高五度 ,振人心魄,既表现了激昂的情绪,又烘托了气势 。骆玉笙的演唱艺术日趋精湛,达到了巅峰状态 。她低音更多了,音域更宽了 。相反,颤音却少了,愈发增添了苍劲的气势,韵昧也愈发醇厚 。一曲《重整山河待后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风靡全国 。京韵大鼓的板式也有发展,《长江第一漂》中出现了3/4的节奏。
  梅花大鼓发展出了摇板、转调慢板(《英娘恨》)。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本时期的梅花大鼓在保持曲种特性的前提下,还引进了歌曲、戏曲和器乐稗奏,以渲染气氛。如《二泉映月》,引进了江南民歌《无锡景》和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以及现代创作歌曲; 《半屏山》引进了台湾民歌 《半屏山》和京剧的拨子;《钗头风》引进了昆曲。
  该时期,天津的曲艺音乐工作者往往还从内容出发, 以各曲种的音乐素材为基础, 紧紧把握各曲种调式 、音型 、旋法 、板式诸方面的特点,重新作曲,搞出了一批影响较大的节目 ,象天津时调《春来了》、《熊熊之火》、《梦回神州》,梅花大鼓《英娘恨》,京韵大鼓《长江第一漂》,等等。
  在这一时期,天津鼓曲的伴奏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伴奏人员的音阶观念 、节奏观念、音型观念有所加强,有着比较强烈的伴奏意识,何时托腔保调,何时表现自己,心里十分清楚。在一些节目中,比如京韵大鼓《马鞍山》的 “秋景”,《红梅阁的》“江景”,乐队已不是单纯随腔了 ,而是与声乐一道共同创造意境。有时,还进行配器,如《长江第一漂》:三大件(三弦、四胡、琵琶)之外,增加了大提琴 、扬琴和筝;传统的配器法将六件乐器组成一个织体,声音极富立体感。特别是尧茂书牺牲之后的那段筝独奏,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翻滚的情景,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演员激越的心情。
  在群众业余文艺的舞台上,还出现了常德丝弦、武乡琴书等新的外地曲艺音乐形式。
  三、天津曲艺音乐的特点
  天津的曲艺音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化
  天津是靠漕运发展起来的城市。它“舟楫之所式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之民所杂处”,大批“商贾宦幕初或侨居于此,数世之后,子孙孽息,而户口始密如”。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以至清末就已出现了居民“土著者少,流寓者多”, “比闾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 的情景。到解放前夕,天津居民按籍别统计,有一半以上人口来自其他省区。建国后,随着天津在华北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人口的迁移流动也很突出。因而,天津观众对曲艺音乐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于是,多样化就成了天津曲艺音乐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 天津曲艺音乐形式多样,历史上,有过木板大鼓、弦子书、打连厢、凤阳花鼓、莲花落 、什不闲、子弟书、单弦、岔曲、荡调、滩簧、联珠快书、平谷调、北板大鼓(梅花调)、梨花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辽宁大鼓、单琴大鼓、铁片大鼓 、京东大鼓、京韵大鼓、唐山大鼓 、天津时调、河南坠子、太平歌词、山东琴书、西城板、山东柳琴等30余种,其中大多数曾经同时活跃在天津的曲艺舞台上。此外,尚有过下盘棋、探清水河、边关调、粉红莲、山西五更、马头调、淮调、鲜花调、西调、黄沥(鹂)调、隶(利)津调等数十种小调。声乐之外,尚有器乐:三弦弹戏、单弦拉戏、大擂拉戏和五音联弹。就是现在,天津曲艺舞台上也还有京韵大鼓 、梅花大鼓 、铁片大鼓、联珠快书 、天津时调 、西河大鼓、单弦 ,河南坠子 、山东琴书、北京琴书(即单琴大鼓)、大擂拉戏、京东大鼓、山东柳琴、西城板等鼓曲在演出。其次,曲艺音乐结构多样 。有板腔体,如京韵大鼓 、梅花大鼓、西河大鼓 、京东大鼓 、单琴大鼓、铁片大鼓、北板大鼓、平谷调 、木板大鼓、梨花大鼓、辽宁大鼓 、河南坠子、弦子书、子弟书、西城板、莲花落、太平歌词、什不闲等。有联曲体,如单弦、山东琴书、滩簧、凤阳花鼓等。有单曲体,如天津时调、岔曲、荡调、打连厢及各种小调。
  再次, 演出形式多样。 天津曲艺音乐的各种形式,不仅皆能演唱短段, 而且有些还能演唱中 、长篇书。比如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铁片大鼓、平谷调、单琴大鼓、河南坠子、子弟书、西城板等。有些还搞拆唱,如单弦、联珠快书、天津时调、莲花落等。有的还载歌载舞,如凤阳花鼓、打连厢,荡调飞莲花落等。                 

                         (1) (2) (3) (4) (5)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