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看大图    更多图
 景点名称 :  戏楼
 所属景区 :  天津戏剧博物馆
 周边景点 :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展览馆  中国戏剧拜师堂
   中国京剧发展简史展览馆
  戏楼占整个博物馆的三分之二,为天津戏剧博物馆的建筑主体。进入戏楼,迎面一对黑漆金字抱柱联 ,给戏楼点了题“粉墨辨忠奸曼舞轻歌皆世态 ,筝笆弹喜怒繁弦急管尽人情”。从平面柱网布局和屋顶来看 ,戏楼似为一座两层楼的四合院,它座南朝北,南房为戏楼后台,面阔五间,上下两层,后台楼下正中置戏神龛,古时伶人演出时都要奉礼拜;两侧摆放演出使用的衣箱,楼上作为演员的化妆室。舞台是戏楼的中心,由南向北为伸出式戏台,台深7.5米,宽8.6米,高1米。台上无柱 ,是用三根主梁两根平行的跨空枋和一根东西向的施额枋架起的,净跨度长达20米。舞台正面匾额书“薰风南来”,天幕位置镶嵌“天官赐福”镂空木雕,使人一望顿感吉庆气氛,从而凭添无限情趣 。舞台顶部平伸,上置“ 伞式 ”藻井 ,其并非装饰品,它是这座戏楼的“秘密武器”,是一个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螺旋状回音壁,由数以百计的异形斗拱组成,直径为5米,可调节音响 ,它将舞台上的声响吸进,再由不同的角度折射到场内各个角落,既拢音又传声,独具匠心。
  为使尖拱式藻井外观精美,工匠又将舞台上部设计成垂花门楼,配以隔扇门窗,而后采用悬壁结构从两侧用两根斜向栏杆将它吊挂在额枋上,不设支柱,不影响观众视线,两根栏杆也用木雕花罩遮掩,外观秀美,天衣无缝,令人叹为观止。整个剧场均摆放八仙桌椅,加上台口没有支柱,所以从三面都可清晰地观看演出。二楼原设包厢,现为“中国戏曲音像资料文库”。
  舞台的对面为配合戏楼场景,环绕戏楼陈列了“中国京剧人物造型艺术展”。展出了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不同人物造型近百位,其神态栩栩如生,服饰做工精美考究,颇具欣赏价值。
  戏楼创建初始是在津的广东客商聚会娱乐的地方。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先生北上路经天津时 ,同盟会燕支部曾在广东会馆召开欢迎大会。孙中山在会馆内的戏楼舞台上发表了“我中国四万万同胞齐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的著名演说。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以邓颖超为代表的“觉悟社”爱国志士也曾利用这个舞台,宣传革命, 为难民募捐义演“木兰从军”“伊藤博文”等新剧,成为该馆的历史珍闻 。因为这里设备良好,所以90多年来,昆曲和京剧的名角如:孙菊仙、杨小楼、尚小云、梅兰芳、谭富英、龚云甫等都曾登台献艺。末代皇帝溥仪也多次在此听戏。沿用至今,多次上演传统、现代戏曲及各门类艺术,收到良好社会效应。
  戏楼作为弘扬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动场所,不仅是中国古典剧场的“最后遗迹”,更是天津戏剧博物馆的建筑精华所在,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式戏楼。不仅木结构建筑梁枋用材和殿堂空间跨度国内罕见,而且戏楼内外沿用的雕刻工艺更是精品中的上乘之作。
  “木雕刘”刘杏林、“砖雕刘”刘凤鸣等雕刻名家之作无疑为戏楼的建筑增色添彩。1999年被收入《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中国卷》,是天津惟一入选的20世纪建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