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博览艺术品拍卖信息  
                         共9页 第8页  
                     06年亚洲国际艺术与古董展
  第二是标的的风险,标的自身。所谓标的,就是拍品,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涉案物资,涉案物资就是说盗窃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在我们国内影响也很大,买的人不光损失了金钱,还要把东西退回来,我有一个香港的朋友就买了这样的东西,最后还是退回去了。 第二部分是产权纠纷,大家也知道像去年秋天拍的1亿多的那个瓶子,成交后一段时间内没有交割,主要原因是所有权有些问题,后来就解决了,但是交割的时间也推了好几个月。
  第三是残损。特别是最近一些年,从国外回来的瓷器残损的情况比较严重,修补的东西如果不注意就容易看不清楚,包括拍卖行业在内,看不清楚的话就容易买修补得很厉害的,这就使个人损失比较大了。因为现在修复技术也比较好,据说修复技术最好的在伦敦,价钱也很昂贵,但能够保证多少年,3——5年之内看不出来。这个大家也要注意。
  第四是价位过高。主要是由于咱们在坐的有些买家造成的。大家在拍卖场上疯狂的举,举完以后后悔,而且长时间这个东西也恢复不到那个价格。这个情况不多见,但只要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了。
  第四点是中国大陆文物行业的投资方式。
  一是行家代理。 像最近台湾有一些朋友也进入大陆这方面的业务,他们也代理买一些东西。 因为他本身是行家,是有一定的信誉度,所以有些收藏家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个东西,就找他们代理去买。这部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道德缺失的行家,利用自己的优势欺骗被代理人。我知道得就有一些。浙江省出了很多民营企业家,文化水平都相对不高,他们购买藏品时就相信一些民间的人士,这些行家去替企业家做,要收取佣金,这个应该是很正常的,但这些人却任意挥霍被代理人的信任,例如在当中吃差价。他利用拍卖公司把这件东西推得很高,比如说私下250万买下来了,然后托得很高,托到400万再要。然后再跟这个老板400万去交割去。 这个行家在这方面是不规范的,当然这个长不了。 我认识一个人,就是为这个浙江金轮集团的老总买东西,他买了一年多。 最后老板不用他了,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他在下面做了好多对不起老板的事情。
  二是投资者加行家代理投资。这个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是说他们两个人合伙买。
  三是投资者加银行加拍卖公司。这是我们目前刚刚开始准备要做的。是现在和中国银行一起讨论的问题。因为中国政府规定银行不能直接投资,不能代理客户投资、客户理财业务。这个理财投资是不允许的。但在国外是被允许的。像苏富比这些公司都有大量的这类业务,我们对于中国的国情,想采取这么一个循环的办法使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就是把拍卖公司加进来,拍卖公司、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合作。现在坐在后面的我们的张经理,他现在就在运作这件事情。 但还没有完全成,本来这次我们想约4-5百投资者到这边来,后来因为临时中国银行的负责人换人了,所以把这个案子就暂时搁浅。 因为中行负责出钱, 让这些高端客户过来娱乐,然后这个过程中帮助他投资,这将来看能不能成功,这是中国大陆现在还没有,但今后可能会有的。
 
  页码: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