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年亚洲国际艺术与古董展
(三)中国文物流通领域的特点。经过20年,就是80年代以来20年的发展,中国大陆的文物流通领域已经形成了高、中、低档层面的布局。也就是说在各个省,各个地方,大致上都有高中低档的经营单位存在,也有高中低档的文物流通存在,这是2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象到的。中国的收藏者都是数以万计,他们在业余的时间痴迷于某种文物的收藏研究,这个形势非常好。我是搞考古出身的,记得1976年的时候我们在河北省一次挖掘出来战国的刀币一万多枚,那个时候我们就做成这样的小木盒子,都装满了刀币。每一个刀币都用一张纸包上,到现在还在博物馆里放着,但已经烂成粉末状。 我个人的看法, 如果这一万多枚发放到群众手里,放在你家里,你给它一枚做一个盒子,认真对待,那么现在大部分都能保存下来。所以我在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收藏真正推动了文物保护。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交易方式灵活方便。这一点鲜活的体现了中国人很会做买卖,所以大家在交易中都给大家提供很多的方便条件,也就是说可以划价,可以坎价。大家到琉璃厂也知道,他找你要100块钱,你大概给它10块钱就可能拿下来这件东西,在座的肯定会有体会。另外就是现钱交易,不用各种方法,包括有些税收这方面,也是比较自由。
第三个特点是规模和流通量比较大,刚才说到了全中国现在是各个省,甚至于各个县,都有古玩市场,规模确实是相当大的,流通量自然也很大。
第四个特点是境外的流通已经形成趋势。 这个流通的意思我后面还要讲。 国外的文物带进去,现在是比较自由,但是国内的文物哪些可以出来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也是很顺畅。还有中国人在外面买的东西也可以带出去。就是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国门已经打开了。国家对正常的文物流通活动还是予以保护的。
(四)中国文物流通业的主要问题。20年来的中国文物流通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各位朋友在参与中国国内文物交易的时候,也需要提前知道这些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诚信和规范经营上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中国文物流通业的急剧膨胀,而规范的市场还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所以在这个急剧发展的过程中,规范和诚信是滞后的。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商家。潘家园假货很多,他们所开的价钱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成交之后马上就不承认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就是专家问题。我们的文物专家大部分在中国的博物馆系统里边,也就是为国家供职的,但是现在他们又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市场,参与了经营,从中得到一些好处,所以这时专家的诚信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过去国内的收藏家,经历过这个阶段,开始自己瞎买,后来就依赖专家,哪知专家也有问题。专家有时候受雇于卖家,它就把假的东西说成好东西,如果受雇于买家,它说这东西很便宜,还不如我买下来,所以你别买了,我买了。我们有这样的情况,所以这方面大家也要注意。
第二是大宗交易的付款比较困难的问题。这个大家也知道,就是外汇问题。前不久,现在不知有无变化,我国对外汇帐户还是限制的。 大部分单位没有外汇帐户,不能进行外汇交易。所以这方面,今后会随着WTO的承诺逐渐落实,可能会越来越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