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句体段落的主要有:
  “悲腔”——(两句体),徵、宫交替调式。
  “双高”——二板,句子较多,落音通常是3、2、6。
  “哭相思”(悲调)——二板,徵、宫交替调式。
  “蚂蚱蹬腿”——商、宫交替调式。
  “嘎腔”——(两句体),宫调式。
                      (三)
  在对西河大鼓一般形态规律进行了归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郝派西河的风格特色。郝派西河唱腔既保持了西河大鼓的传统韵味,又有其独到的行腔特点。我们从郝派西河的大量作品中,不难看出它对于西河基本规律灵活自如的驾驭、精妙而多变的手法,以及富于音乐性的探索。这大致表现为以下方面:
  1、多姿多变的行腔,显示了对西河基本规律高超的驾驭能力。
  郝派善于用细腻而夸张的手法,突出西河大鼓的曲种特征,展示浓厚的西河韵味。
  如前所述,西河大鼓往往打破上下句对称的结构,形成乐句尾音的重复,以此形成与京韵大鼓等曲种不同的特征。我们从郝派的一些唱段中,特别能够体察出对于这一行腔特点的充分运用。如郝艳霞《英雄司机张效萃》开始的一段:“壮志凌云贯长虹,为祖国人民争光荣。百炼成钢意志坚定,为和平事业壮烈尽忠。这伟大的精神令人可敬,真正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留下了千秋名。”不仅是每个乐句,甚至连每个乐节都叠落在主音上,加快了重复的频率,造成特殊的重叠效果,展现出浓厚的传统西河味道。
  在这个乐段中,主音的重叠几近夸张的程度,然而我们并不感觉呆板,—原因是主音前边的旋律是经过各种各样变化的,使我们感到这种重复是一种巧妙的变化重复,是十分细腻的变化再现,是一种精心的安排,以便体现出“同而不同”的匠心。
  上述模式不是郝派的唯一模式,她可以根据需要展现与此不同的风格。在其他的许多唱段中,采取的是慢频率的主音重复,在句中乐逗处不用调式主音,延迟主音的出现,使主音重复的间隔加长。从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手法中,展示出对西河规律灵活自如的掌握。
  郝派的行腔展现出了多种风姿,既有平徐委婉细腻奇俏又有慷慨高昂。如郝艳芳《大闹天宫》中衔接在上把位唱腔后面的下扎腔,十分高亢挺拔。
  又如郝艳霞的《大西厢》唱腔,句式灵活多变,堪称是经典唱段 ,特别是词中带 “得儿”的这句唱腔:“要吃酸的多搁醋,要吃辣的我们多搁姜。要吃甜的搁蜂蜜,蜂蜜不甜我们多搁上,青糖红糖冰糖雪花(得儿……)红粉的花糖。”听来活泼俏皮,神韵备至。
  2、对传统唱腔力求新的变化,增加旋律的新颖感。
  从郝派唱腔中我们感觉到,他(她)们在保持西河浓厚韵味的同时,总是力求新颖的变化,避免千篇一律。用郝艳霞的话说就是“不甘心停留在老腔老调上”。对于人们都习惯的腔调,他们用时总要有一定的出新,或是加强旋律起伏,或是增加新的旋律语汇,使人感觉每个段子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例如,传统的上把位唱腔一般比较简单,节奏较单一,没有什么华彩,而郝派西河唱腔的装饰性及其对华美的追求遍及唱段的每个角落,也包括上把位唱腔。郝秀洁《吕洞宾戏牡丹》里的上把位唱腔:“拜寿完毕神仙散 ,归洞的归洞回山的回山 。”不仅伸展了节奏 ,而且在一般直接出现的上把位尾音“3”上,加强了装饰性小花腔,使之更耐品味。
  对待下扎腔和上走腔,他们也不是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过渡性的句子,而尽量使其成为唱腔进行当中的小的华彩点缀。因此 ,经他们精心处理后,这些唱腔现出多姿多彩的神态 。如郝秀洁《吕洞宾戏牡丹》中的走腔:“这位吕洞宾,从头至尾他就说了一遍”,这个本来简单的上走腔,经郝派润色有了很大变化,在句中两处增加了拖腔,拓展了新的旋律内容。特别是第二个拖腔处,旋律经环绕起伏后落在三拍的4上,这一长拍的清角音的突然出现,顿使唱腔产生了异样的色彩。
  郝艳芳《大闹天宫》中的上走腔变化繁多,几乎每一句都或在节奏或在旋法上有独到之处。我们可以看到在四个下扎腔与上走腔中,它们的前半句基本相同(经过一定变化后在“5”上形成乐逗),而后半句的行腔差异很大,可以说各句都有精湛不俗的旋法。
  在这个唱段和她在五十年代初创作演出的《生产合作化》中,还有25165的旋律腔调 ,使我们感觉出河北梆子的味道。这是郝派巧妙地将河北梆子腔调揉进西河大鼓唱腔的结果。
  在溜腔(或叫甩腔、拉腔)的处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设计 ,例如郝艳芳《战斗英雄关崇贵》中的溜腔“他这才拨云见雾从泥雨里走上了天堂啊”一句、郝艳霞《英雄司机张孝萃》中的溜腔“他噌噌噌噌立刻就钻进了这无缝的火网中啊”一句、以及郝秀洁《大西厢》中的溜腔“叫你聘请张郎”一句都有不同的拖腔旋律,体现出对新异的追求。
  3、善于运用西河中的华彩唱腔,并加以进一步发展。
  郝派素以掌握的腔调多而著称 ,这些华彩腔调的旋律技巧性很强 。郝艳霞这样描述她们对于花腔的重视 :“未曾行腔先找技巧”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一种曲不惊人死不休的敬业精神 。经郝派润色的“十三咳”、“刀刀痛”、“双高”、“大悲调”、“二黄反调”等,达到十分精彩的地步。例如 (下面唱段是由郝艳霞继承下来的):
  郝英吉《不孝子》中的“十三咳”:“叫一声我那好心的儿子,好心的儿媳呀,哎哎哎……”一句,衬字“哎”的腔调透露出哀婉的情感内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