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  
                                  共4页 第1页 1      
 

  中国戏曲是由角色化的演员运用演唱、舞蹈、动作和念白等表演方式当众展现故事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戏曲艺术“是一种人类生命运动的特殊的展示方式。”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和武术融入戏曲,使戏曲获得了多层次、立体化、整体化的艺术美,实现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融汇整合,使戏曲成了具有多方面审美特征、极具观赏性的艺术。
  一、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
  1 戏曲艺术美的丰富性
  戏曲艺术表现手段的丰富多彩造就了戏曲美的丰富性,其中角色,音乐化的演唱和伴奏,虚拟的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和表演,以及艺术化的念白等起着突出作用。戏曲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根据剧情需要由演员扮演故事中的具体角色。角色化要求演员的演唱、念白、舞蹈和表演动作都必须符合特定角色的特殊身份和个性,随着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发展 ,真实袒露特定情境中角色内心的情感冲突和变化 ,力求进入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戏曲演唱的音乐化,集中体现在曲牌联套和声腔板式的优美设计和灵活自由的演唱上,戏曲演唱追求唱腔饱满圆润、抑扬顿挫、曲折变化和优美动听;戏曲的唱段,是诗词、散曲与音乐的融合,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和表意性;演唱要有心灵的体验和真情的投入,讲究声情并茂,真切传情,完美表达特定情境的独有情韵和人物鲜明的独特个性。戏曲伴奏的管弦乐和打击乐,激昂清越,特色纷呈。器乐伴奏配合演唱 ,呼应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渲染情绪 ,烘托气氛,统帅节奏,丰富神韵,使角色塑造更加鲜明感人。虚拟的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和表演,是戏曲特有的表现手段,一个动作过程就是一段舞蹈 ,一段故事就是若干舞蹈段落的组合 ,连角色感情的表现也带有“眉飞色舞”的舞蹈意味,用优美、抒情的舞蹈表意传情,演绎故事。程式,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规范化艺术化的动作系列。舞台上演员的眉眼声气、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有相对固定的一整套连贯的舞蹈动作模式,如挥鞭即策马,摇桨即行舟,虚拟实物,虚拟环境,虚拟时空,使表演生动,表意鲜明,给观众留下想象的时空。艺术化的念白、对白,是交待剧情、剖析人物内心活动、展示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中国戏曲不同的剧种往往都有自己的地域、语言、文化和表演上的特色,同一剧种还有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流派,使戏曲的艺术美异常丰富。
  2 戏曲艺术的综合美
  戏曲是艺术表现形式审美化的综合性的典型。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武术等艺术元素,是一种时空交融、视听兼备的综合性艺术。它有音乐和诗歌的时间性、听觉性,有绘画、雕塑的空间性、视觉性,又有与舞蹈、武术相同的以人的形体动作表演为载体的审美特征。演员的表演是创造戏曲形象的中心,其他艺术因素必须为演员塑造舞台形象服务。文学、绘画、雕塑、舞蹈、武术、音乐艺术在被戏曲综合时,为适应和完善戏曲的表现方式和特点,按照戏曲的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演化,这种演化,同时就是戏曲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化。
  文学为戏曲艺术服务的直接形式是剧本。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即剧本提供的故事结构是舞台化的,要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集中性;剧本语言必须是表现性语言和戏剧性的动作语言,具有对时空环境和形体动作的提示性,才能为演员表演的二度创作提供基础。从内容上看,文学进入戏曲的,主要是小说、诗词和散曲。传奇小说就是故事,戏曲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舞台上“以歌舞演故事”,通过戏中人物直观化的歌舞表演直接展示故事情节。戏曲故事的情节要新奇、曲折、巧妙、圆满。演法是按情节把故事分成时空灵活的线型的段(折、出、场),每一段线索清楚,情节完整,按时间顺序展开曲折变化的矛盾冲突,逐步把故事推向高潮,结局力求圆满,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断而连,连而断的在各种对立、起伏、顿挫、曲折中使故事的演绎表现出“阴阳互含”的曲线运动的情节美、场面美。戏曲语言具有音乐性和抒情性,戏曲凡是重要之处,都靠唱来进行,戏曲的唱词是诗词和散曲,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诗词、散曲是戏曲的灵魂。诗词、散曲进入戏曲,发挥了长于抒情和富于声韵美的优势,使戏曲故事成了诗化的故事。由于诗化的要求,连戏曲的念白也包含了诗词的节奏和吟咏的韵味 。同时,诗词也被戏曲化、世俗化了。表现在:一是诗词的人物化,唱词要由特定的角色演唱,因而必须符合特定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必须真实袒露人物的情感世界,才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二是情境化,唱词要随时依据情节的进展,透露出人物所处的境遇,刻画面对的景致,实质也是抒写人物的情怀;三是音乐化,戏曲的诗词因为要演唱,因而必须符合音乐的曲调韵律的要求。诗词的戏曲化、世俗化,使戏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同时,也使戏曲表现形式具有了诗意美和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