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县志 (民俗部分)
(十三卷·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生活民俗


  上衣曰衣,下衣曰裳。孔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诗》曰:“彼其之子,不称其服。”故衣者,为吾人生重要之表现。 其大别有四:(1)阶级:《尧典》曰:“车服以庸。”古时未有命者不得衣文锦。古人衣服之制,以为人行谊之表证。欲使贤、不肖知耻而自勉,惟寓惩劝于日用寻常之事,收效最易耳。吾邑,明制稍有区别,清制惟公服有定制民间便服则无分贵贱,富有者以时尚为转移。公服大抵以帽顶、补服、朝珠、端罩之颜色、花样、质料分别之。字繁不录。(2)式样:明朝尚宽大,至清朝顺治二年,剃发之令下,且云:“衣帽装束悉从本朝制度。” 由是,宽大之衣裳,一变而为瘦窄矣。然人民传有“生降死不降,男降女不降,老降幼不降”之说,故生从时服, 死虽古服无禁,女子、儿童古服均无禁。 迄至民国之今日, 衣服更漫无限制矣。(3)名称:吾邑最普通之冠制,一曰便帽,一曰毡帽。便帽色皆黑, 六瓣合缝, 缀以檐形,如覆碗,创于明太祖,盖取六合一统之意也。质料有布、有缎,上有结,红色或青色,居丧者用布结,白色。毡帽系羊毛制,国产一名毡帽头,可护脑,有时防险。 《唐鉴》:李师道所养刺客, 刺杀武元衡于靖安坊,又入通化坊刺裴度,伤其首,因度所带毡帽厚,得不死。 至于妇人衣服, 近年尚有今则绝无者,一曰“氅” ,其制如公服之外套; 一曰“云肩”, 即古之诃梨子也。 诗云:“蝤蛴领上诃梨子”是也。其余:马褂,往年大襟现对襟,套裤、背心(即半背,俗名坎肩)亦少。(4)颜色及质料:大抵春夏尚白,秋冬尚黑,男尚素,女尚丽。 中下之家,新妇则尚红色。 至于衣料,以国货为最,布匹多来自高阳及天津。 其次则洋布,绸缎甚少。 现有麻织品,光泽甚美,惟不耐久,多系舶来品,稍经济者不用也。 又吾邑未能免俗者, 鞋为践踏泥秽之物,除农人外,鞋料必优美,式必趋时,或皮、或缎、或呢,价昂亦不惜,有人讥为“小人下达”,此风亦难易矣。


  管子曰:“衣食足,然后知礼节。” 《书》 曰:“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孔子日:“食、色,性也。” 吾邑, 普通食料以麦及玉米为大宗,白秫、豆类及谷米稍次,无故食肉及稻米者恒少。蔬菜四时不断,以白菜、韭、蒜等为最, 水产藕、鱼等类次之, 海产鱼、藻、虾、蟹以时而至,价亦不昂。酒嗜白干,即高梁酒也。烟叶本地产,亦良。余详物产及方言。普通尚俭,大约每人月费不过两元及三元之谱。 至于食具,古者污尊而匏饮,简陋已极。 日久物质进步,已易刀匕为箸筷,簟壶为盆碗矣。其宴,食品寻常分四盘,或四碟,或六碟六碗。婚丧大故,以物品分者,有燕菜席、鱼翅席、海参席等级; 以器皿分者, 有大十二、小十二、四大件、两大件等名称。


  《易》曰。“古穴居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尧时土阶茅茨,厥后时势日变,以富室崇卑为阶级。然古礼修筑宫室,先祖庙,报本也;次厩,重农也;又次为住室,蔽风雨也。吾邑住室,普通室中隔为三间或五间,中为堂,两旁为室,别内外也。以土坯筑者曰草房;以瓦砖筑者曰瓦房。楼居则绝无,而仅有三间一正一倒,旁有两厢,曰“小四合套”;五间一正一倒,旁三厢,曰“大四合套”。窗牖尚宽阔,胜于南省只开天窗,而四面只有门无窗也。所寝睡之处曰炕,非蚊虫多时,用帷帐者恒少。 不过务农之家, 鸡埘、豕圈接近住房,于清洁稍有碍耳。


  黄帝时,刳木为舟,又见蓬转为车,水行、陆行之具始备。禹圣治水,功德伟大。史书所载,首云“陆行乘车,水行乘船,山行乘榉,泥行乘橇”等语,可见行亦民生最要者。 吾邑, 水陆交通,轮船、汽车等当然与世并进,回想三十年前,则止如下列:物力车有人坐、载重两种,人坐车曰轿车,载重车曰大车。 大车分甲、乙两种: 甲、笨脚车,其轮辐作廿字形,能载重,惟动转费力。乙、花毂辂车,十六辐作日光形,载重稍差,动转省力。(附,轿车之轴在后,名后档车,坐稳适与。拖泥布红者,清制非贵不可用。汽车即摩托车,清光绪三十三年,宁波周鸿荪首购之,遂为第一号。)船之名称及形状不一,小船曰划子,楼船曰跨子(译音),平而扁者曰糟子,其他有河伯乐、霸王头等名,普通称之曰船。 有一定地点及时间开往者曰集船,河岸乡镇皆利赖之。 冰床,冬日利用之。其形如无帐之唾床,能在冰上行走,以一人撑之,速度每个时可三十里;面积能容五、六人,或载重七、八百斤,实吾邑之特制也。 轿有二人或四人抬之别, 民国以前城镇皆有之,现已废。《归震川文集》载,乘船至静海良王庄换轿,轿夫甚谦和云。

        民间文艺

歌谣、童谣
  狼来了,虎来了,和尚背着个鼓来了。哪里藏,庙里藏,一藏藏了个小二郎。二郎,二郎,你看家,我上南场栽个瓜,你吃皮我吃瓤。孩儿孩儿你别哭,爹爹给你买个破酒壶,夜里拿老鼠,白天吹个乌都都。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叫奶奶,奶奶抱下来。下雨来,下泡来,王八出来带帽来。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好毡帽,老婆要副新裹脚。红姑娘子科(棵)结大挑,老鼠背着个大狸猫,蚊子下了个天鹅蛋,打破了。官来验,吹行锣,打喇叭,鞍子背到牛尾巴。 小老鸦,真浑蛋,张开嘴,吞大雁,问问去雕干不干。 东西道,南北走,到庄上,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反被砖头咬了手。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吃白米饭,我喝白菜汤。

娱乐·儿童娱乐
  儿童天真烂漫,削木为鸡、骑竹当马、堆雪为狮、团泥作娃,仿效性出于自然。至若扦蛤蟆、系蜻蜓、斗蟋蟀等,稍有教育之家庭则在所必禁。其他能引儿童之趣味者如下:
  (一)傀儡戏。始于陈平之解白登围。人物衣冠全恃黑幕中有人牵引,唱动如生,金鼓并作。其人数范围大者曰“托戏”;由上而下以丝牵引者曰“提线戏”。
  (二)魔术。俗名“变戏法”,有两种:在台上穿长衣变者曰带钩的。其钩系特制,所钩之物一着地,钩即反脱,物落地,则变出矣。在平地赤膊变者曰带阄的。所变之物俱在锣鼓附近,以破衣或被掩盖之,外露一阄,人不理会。变时,必须将身倒地,一手牵阄,一手用毡作势,随起身随即将物变出矣。西法魔术异此不赘。
  (三)西洋景。一名“西湖景”,山水人物无美不备。昔时用照片,今则用油画,借镜乏显微视之,如实有其境,远望风景更惟妙惟肖。吾邑唐官屯业此项油画者,近年颇进步。
  (四)大鼓书。一鼓一弦,无喧宾夺主之弊,故其词句令人易晓。所唱故事慢慢道出,更为儿童所乐闻。惟其调不一,大概皆以地名,如山东、河间、奉天、北平名调是也。
  (五)风筝。一名“纸鸢”,始于韩信,用以通消息也。春头冬尾,儿童游戏,仰视天空,消除内热,最为有益。其制种种,独以鸢形为肖,故名。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