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的艺术特点

  曲艺的艺术特点,是在它长期流传中形成的 。考察曲艺的这些特点 ,既要从曲艺已经形成的现状出发,又要看其历史演变过程。必须对大量曲艺作品和演出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抽出其本质的特征。由于曲艺艺术的品种繁多,演出形式各异,这就给我们的研究带来许多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只有分层次地进行研究,先从目前大家普遍承认属于曲艺范围的大多数曲种的演出形式着眼,找出它们共同的基本特点;然后再具体分析各个不同的曲种,找出每个曲种与这种基本特点的关系。
                    曲艺的基本特点
  曲艺艺术又被称为“说唱艺术”,这表明它是有说有唱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如果把曲艺的特点就只视为“说说曙唱”或“有说有唱”。那还只是一种直观的感觉,还不能真正从理论上揭示它的艺术本质。我们还需要以大量的曲艺作品和演出形式与其它艺术形式去比较,作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以为“曲艺艺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说唱故事。曲艺艺术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演员向观众说唱一段故事。这是曲艺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最明显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从“说唱”与“故事”两方面作一些分析。
  “说唱”(或说或唱)似乎并非曲艺所独有的形式特点,戏剧等也常采用这种表现形式;“故事”在其它艺术形式中也会出现 (如小说、戏剧等)。但戏剧(特别是戏曲)的说或唱,都不是在“说故事”或 “唱故事”,而是表达说者唱者的态度或抒发剧中人物的感情。例如《空城计》中孔明在城楼上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或 《借东风》 中孔明在上坛台之前的一段讲述自己过江经过的大段唱词,都是如此,就是像《追韩信》中肖何唱的“我主爷起义在芒砀”那样追叙刘邦兴兵过程的大段唱词,虽然其中叙述了许多事实经过,包含一定的故事内容,但仍是剧中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叹,这些唱并不是以演员向观众唱故事为目的。戏剧(包括戏曲)的故事,不是演唱出来的,而是通过演员扮演人物演出来的,所以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见《戏曲考原》)。小说中的故事是由作者写出来供读者阅读的,他的传达方式自然也与演唱无关。所以说曲艺艺术的“说故事”和“唱故事”是它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
  当然,曲艺艺术在“说唱故事”的过程中,也不只局限于简单地介绍经过。它也常把摹拟人物、抒发感情和夹叙夹议融入说唱之中。
  1、在“说唱故事”的前提下,把叙述故事与摹拟人物相结合 。在叙述故事中,为了把故事中人物的行动、语言及内心活动表现得鲜明,演员也常采用摹拟表演,即由演员代替人物出现,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但就整体来看,它仍有自己的特色。如京韵大鼓《闹江州》中:
  我表得是宋江在乌龙院杀了阎氏,
  问了个充军发配去到江州关,
  李万张千二长解,
  押着好汉黑宋三,
  白天不过戴着刑具走,
  到夜晚划拳行令一处安眠,
  我有心叫他们一里二里的往前走,
  赶多咱才唱到热闹中间,
  也无非走了今日盼明日,
  过了一天又一天。
  以上唱词属于说唱人的客观叙述 ,特别是 “我有心叫他们一里二里的往前走 ,赶多咱才唱到热闹中间”更明显地看出,说唱人直接向观众讲唱故事的特征。说明它不是“演故事”,而是“唱故事”。 接着在客观描述中引出了人物,为了把人物形象生动地传达给观众,演员边叙事边摹拟人物的举止 ,这就融入了摹拟的因素。
  你若问马上来的是哪一个?。
  谁呀?神行太保甲马戴宗来至街前。
  戴宗在马上留神看,
  啊?见一犯二解差到了马前,
  我看这犯人好面善,
  怎么一时也想不到心间,
  想罢多时认得了,
  呕,郓城县的那个黑宋三。
  甩镫离鞍下了马,
  走上前深打一躬,口尊:“三哥可倒安然,
  你不在咱们山东郓城县,
  到了我们江州为哪般?
  宋江说:“咳!只皆因赤发鬼小刘唐来把书下,
  我在乌龙院惹祸端,
  带酒杀了个阎氏女,
  充军发配来到了这边……
  由于曲艺艺术具有这种演员叙事与摹拟人物相结合的手法,虽然它是以说唱来表现故事,也能构成舞台形象的千变万化,给观众形成“一人一台戏”的感觉,如果遇到千军万马的战场,也可变成一人讲述来完成,展示出曲艺艺术的丰富表现能力,但又显然和戏剧的摹拟不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