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历史上的变革与当前的现状

                      一
  二十一世纪的曲艺艺术是什么样子的,无非有三种态势,即:辉煌存在、维系生存、自行消失。对其瞻望,绝不能抛开这门艺术的发展的历史,不能不了解这门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存在状况。
  作为舞台艺术,毋庸置疑 ,曲艺的历史最为悠久,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曲艺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含近500个曲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说”的,二为“唱”的 。可以认为是《诗经》孕育了唱的曲种,而古代寓言则是说的曲种的雏形 。最实际又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俳优”的出现 。段玉裁注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其戏言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俳优也可作“伶人”解,就是今日的“演员”。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中就较为详实地记述了优孟、优旃、淳于〓三位俳优的活动。唐代,即出现了曲艺的文学脚本——变文。宋代,则出现了曲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宋孟元老等著的《东京梦华录》及《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等书中,对当时演出场地、演出节目、不同形式、演员情况和演出状况都有记述。陆游的《小舟游近村三首》之三:“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一位背鼓流动的盲艺人,能引来全村人听他说书,足见当时曲艺的兴旺程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是曲艺的一个辉煌时期。当时天津几乎集中了北方所有的曲种,集中了各曲种的代表人 。仅以孕育于河南的坠子书为例 ,只南市三不管,就有二十场之多。解放以后,是曲艺的振兴时期。只河东地道外,一块弹丸之地竟有七家书场、茶社专供曲艺演出,而且上座率极高。“文革”后,又出现了辉煌,但短暂,而且是个别的曲种。讽刺、鞭挞“四人帮”的相声《如此照像》、《白骨精现形记》等倍受欢迎 。传统评书《杨家将》 、《岳飞传》在电台播放,万人空巷。回顾曲艺艺术的历史,几度掀起高潮。每一次高潮后,必然处于低潮期。但,历史上的曲艺艺术的低潮是相对高潮而言的,虽是低潮期,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只是稍微平稳,发展稍微缓慢。高潮低潮的交替出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曲艺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每一低潮都是下一次高潮的孕育阶段。
  今日的曲艺艺术的状况如何,有目共睹。仅以素有“曲艺之乡”之称的天津市为例,虽然尚存在全国曲艺界享有盛誉专业演出团体——天津市曲艺团;有全国最大的曲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有几处比较讲究的演出场所——名流茶馆、中华曲苑等,但不能因此一叶障目,看不到曲艺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况。一些人士谈论今日的曲艺,认为“不景气”,出现了“滑坡现象”。也许是碍于情面,或出于聊以自慰或怕受刺激的缘故,“不景气”和“滑坡现象”的评价,很不中肯,很不实际。应该正视现实,一些曲种行将就木,如京东大鼓、铁片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快书、河南坠子……尽管这些曲种曾经有过鼎盛时期。一些曲种挣扎渡日,如相声、评书等,尽管这些曲种曾拥有众多的观众,为观众所喜闻乐见。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又是一次曲艺艺术发展的低潮期。但这次的低潮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低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曲艺艺术的辉煌时期,相对而言,之前的二三十年则为低潮期。然而,在这二三十年中,一些曲种诞生并基本成形。如京韵大鼓 、梅花大鼓 、河南坠子等,一些已具雏形的曲种逐步定型,如相声、单弦、西河大鼓等。并且这期间各曲种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京韵大鼓就有刘(宝全)派、白(云鹏)派、张(小轩)派;河南坠子有乔(清秀)派、程(玉兰)、董(桂芝)派。其它曲种亦如此。经过低潮的孕育,至三十年代一起拥上舞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理所当然。并且在激烈的艺术竞争中,艺人们必须努力钻研,否则在曲艺舞台上就无立身之地。因此在辉煌时期,曲艺艺术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今日的低潮期,没有了十九世纪初的氛围,无须拼搏而可得以温饱。所以近四十年,没有诞生一个新的曲种,已有的曲种没有诞生一个新的流派,也就不足为奇了。墨守成规,甚至敷衍了事,期盼曲艺艺术再起高潮,痴人说梦而已。
  “文革”开始,曲艺艺术又陷低谷 。然而,十年浩劫过去,曲艺艺术马上出现了高潮期 。尽管“文革”十年中没有新的曲种、新的流派诞生,但有一个极其特殊的原因,即 :演员作为人民的代言人 ,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通过新的节目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于嬉笑怒骂中,散出了心中的怨和恨。另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观众没有断层。“文革”前,曲艺有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几乎包揽了老、中、青、少各个年龄段的,最为庞大的观众群,久违的曲艺回来了,观众自然欣喜有加。
  所以今日的低潮期又不同于 “文革”中的低潮期 ,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无怨无恨可发。但这绝不是曲艺艺术再难以出现高潮关键。其主要症结是观众的断层,换言之,已经没有观众。而“弘扬”口号叫得再响,没有观众,再期望出现高潮,梦人呓语罢了。
  一切事物都是在波浪式的起伏中发展前进。但,在众多的事物中,有一些会自生自灭,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这也是规律。两条规律并不矛盾。曲艺艺术有的曲种、曲目今日已不存在,曲种如快板(不是快板书)、木板大鼓等。作为宣传工具,快板在红军长征途中起到了鼓舞军心的巨大作用 ,木板大鼓则是京韵大鼓的前身。有了后来的快板书和京韵大鼓,快板和木板大鼓显然已经完成了存在的历史使命,是带着功绩进博物馆的。曲目如相声《英雄小八路》、快板书《金门宴》等,尽管艺术水平很高,也因为与现在形势不符,进了博物馆。这完全是正常的现象,无须为此而伤悲 。但,看今日曲艺艺术的情况 ,照此下去,曲艺艺术的前途怎样,就不能不令人痛心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