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圣一见心好恼,
  伸手拨了一撮毫毛,
  照着毫毛吹口气,
  “呀呀噗!”变成了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个小猴妖,各个拿着金箍棒一条,专把杨二郎他的脑瓜凿!
  杨二郎变个蠓虫来把大圣咬,
  孙大圣变了一个燕子把它抄;
  杨二郎要挡燕子变了一棵树,
  孙大圣变了个木匠拉锯条,
  猛听“喀嚓”一声响,
  差点锯断了二郎的腰;
  杨二郎赶忙变做一河水,
  孙大圣变了一座罗锅桥,
  杨二郎想要水涨把桥漫,
  哪曾想水越涨来桥越高。
  杨二郎变成一条鲤鱼来游水,
  孙大圣变成一个渔翁把它捞,
  杨二郎左变右变不得势,
  不由得一阵好心焦……
  这段唱词都是通俗易懂的口语,却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孙大圣与杨二郎斗法的生动场景。语言中体现出来朴实的美,是民间曲艺唱词美的基本属性。
  但是,说唱艺术家们并不满足于这种自然的朴实的美,还在唱词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段,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态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A、排比
  把结构相同、词性相近的词组,通过排比的方法安排在句头、句腰或句尾,造成结构相似的句式。如《剑阁闻铃》中采用重叠式句头的:
  洒窗棂点点敲人心欲碎,
  摇落木声声像我梦难成。
  当啷啷惊魂响自檐前起,
  冰凉凉彻骨寒从被底生。
  采用重复式句头的:
  莫不是弓鞋儿懒踏三更月?
  莫不是衫袖儿难禁午夜风?
  莫不是旅馆萧条卿嫌闷?
  莫不是兵马奔驰心怕惊?
  莫不是芳卿心内怀余恨?
  莫不是薄幸心中少至诚?
  ……
  这种修辞格的巧妙运用,使曲词从内容上层层深入,多侧面地展现事物的情状;又在表现形式上形成文字与音韵齐整的对称美。
  传统曲词对排比的运用,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去上边举例的重叠与重复之外,还有对句排比、隔句排比等。
  B、对偶
  指上下句的句式结构相同 ,词意上互相呼应,密切相连 。这种修辞格在鼓曲中应用得也很普遍。如《小俩口争灯》中的:
  学生说:一盏银灯你遮去多半盏,
  佳人说:一张方桌你占去多半边。
  学生说:占桌子我读的文章长才智,
  佳人说:占银灯我做的棉衣能御寒。
  学生说:我双手能写梅花篆,
  佳人说:我单针独线能缝连。
  ……
  又如:
  刀对枪枪对刀刀枪飞舞,
  战鼓擂擂战鼓鼓声震天。
  ……
  柔肠儿九转百结结结欲断,
  泪珠儿千行万点点点通红。
  ……
  类似这种对偶式的句子,在鼓曲唱词中比比皆是。有的对仗工整,有的大体上对称,并且和双声叠韵等结合在一起,从文字上整齐对应,体现一种对称美;从音韵上有起伏跌宕,体现一种参差美、回环美。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