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轩亦以《知音得友》为代表曲目。
  刘宝全1926年录有唱片《马鞍山》一张,白凤岩操弦,保留唱词20句及三弦大前奏、间奏各一段。小岚云、骆玉笙均留有数种录音与盒式带。其它刘派京韵大鼓艺人小黑姑娘 、林红玉、章翠风、马书麟 、杨曼华、刘风霞、小映霞及白凤鸣等均擅演。
  梨花大鼓曲本为两段,子期听琴部分为头段。篇幅较短,仅54句,内容略同于京韵大鼓之前半段,至邀请子期登舟止,而以京韵大鼓之末三句移此作结。同等段落之京韵大鼓为73句唱词,梨花仅存51句,系简化了琴弦断后伯牙猜疑及令人四处搜寻一节唱句 ,又删去“伯牙闻听心中不悦 ,真乃是山野樵夫满口胡云。居然便以听琴自许 ,大略此处也无有什么高人。子期说 ,你既知此处无有高明客,想俺这穷山僻壤 、野店荒村,在那琴上有六忌 、八节 、七不抚,曾记得不对知音决不该你调动了瑶琴” ,改其后之“那俞伯牙,听樵夫之言却倒文而雅,且莫笑渔樵野水共山村”为“伯牙闻听心欢喜,不料想穷乡僻壤出才人”。二段为伯牙摔琴内容。除以上不同外,还删去了写景部分一些唱句。
  是李大玉、鹿巧铃等代表曲目。
  河南坠子艺人乔清秀、董桂芝、程玉兰、范宝珍等均擅演。董桂芝并于1934年灌制了唱片。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存有刘宝全、小岚云、骆玉笙、董桂芝音响资料。
                  《风雨归舟》考
  京韵大鼓传统曲目、小段。岔曲传统曲目。为文人作品,有不同曲本。各自从不同角度、视野描绘风雨交加时之自然界及雨中、雨后人物活动。均作为独立曲目演唱。
  京韵大鼓唱词一落,10句,由求辙。写渔翁及牧童生活情致,记山林野趣。曲词全文为:“过山林、狂风如吼、冷嗖嗖,堪可的大雨临了头。望江天,电掣雷鸣一阵阵的风雷骤。获金鳞,渔翁摆桨荡归舟。唰啦啦,风遍山川摇草木,也辨不出个镇甸与林丘。(他也)顾不得,(在)绿柳村头得鱼换酒。遥望见那一只小舟儿,悠荡荡、荡悠悠,(它是)悠悠荡荡、荡荡悠悠,恰好似那一叶儿漂漂在水面浮。这才好容易(呀),戽鱼曳缆忙登了岸,哎 !我猛回头,见一个贪午睡的小牧童儿 ,他在那雨地里啼哭 ,光景是找不着牛。” 曲词叠用长句,又反复使用重叠词 ,如“冷嗖嗖” 、“一阵阵” 、“唰啦啦”、“一叶儿漂漂”,在“悠荡荡、荡悠悠、悠悠荡荡、荡荡悠悠”一组句子中,用两个字的不同位置组合与重复,产生双声、叠韵交替反复的效果。
  此曲本亦有标为“岔曲”者 。另一岔曲曲本与此本词句相近,而更偏于文雅,篇幅较短小 。全文为“过山林,狂风如吼,堪堪的大雨临头。获全鳞渔翁摆桨荡归舟,恰好似一叶漂漂在水面浮。望江天电掣雷鸣风云骤,也只好迎风冒雨赴东流。也顾不得在杏花村中鱼换酒。眼难睁,浑身雨打蓑衣透。天连水,密云稠,风浪起,天缘凑,霎时来至小滩头。喜得他携鱼掖忙登岸,猛抬头见一个贪午睡的小牧童,他在那雨地哭着去找牛。”
  以上两种岔曲近年未见于舞台演出。经常演唱之岔曲 《风雨归舟》 为言前辙,26句,22韵。写文人雅趣。表现卸职官员、归隐山林之闲适生活与闲情逸致。其曲头为“卸职入深山,隐云峰,受享清闲。闷来时抚琴饮酒,山崖以前……”, 而风雷骤起,大雨倾泄之壮观景象和 “刹时间雨住风儿寒,天晴雨过风消云散”,“抬头看,望东南,云走山头明亮亮的天。长虹倒挂天边外,碧绿绿的荷叶衬红莲”一片清心悦目的绮丽风光,纯系由观赏的角度写出,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其形容雷雨之“叭哒哒的冰雹把山环儿打,咕噜噜的沉雷震山川,风吹角铃铛啷啷地响,唰啦啦暴雨似涌泉” 等句中,使用象声词; 描绘风消云散后之天色、荷花、鲤鱼及罢钩歌归情景时,又使用重叠词,“明亮亮”、“滴溜溜”、“唰啦啦”等,配合唱腔造成垛句效果。
  历来之单弦艺人均以《风雨归舟(卸职入深山)》为必有曲目,经常演出。男艺人广小川、何质臣、常澍田、张伯扬分别于一十年代、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及八十年代所灌制之唱片或演唱录音,分别代表此曲目不同时期的演唱风格。到四十年代以来,石慧儒则综合荣剑尘、谢芮芝与华连仲等诸家唱法,于细节处琢磨,使这一曲目表现出新的神韵。雪艳花、石连城、桂月樵、廉月儒及刘秀梅等均擅演。石慧儒、刘秀梅皆留有录音。
  京韵大鼓为小岚云代表曲目 。其弟子姚士泉亦常演,均留有录音 。小岚云并于六十年代初灌制了唱片。骆玉笙晚年亦有录音。天津市艺术研究所保存有十余种音响资料,可供研究比较。
                    《击鼓骂曹》考
  传统短篇曲目。又名《群臣宴》、《骂曹》、《打鼓骂曹》。取材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河南坠子等曲种皆演出。
  曹操为扩充势力,拟选派名士往荆州说降刘表,孔融举荐平原祢衡,曹乃召衡来见,祢衡至相府,曹操故示威仪,傲不为礼,祢衡怒,当众对曹操部下有名者逐一指名讥刺。张辽大怒欲斩祢衡,曹操制止,令祢衡充任鼓吏,将在次日群臣大宴时于筵间辱之。祢衡应声而去,至时故意衣敝旧袍服昂然入见,击鼓三通,音韵哀切,震惊四座 。曹操令其更衣,祢衡即于席前当众脱换 。曹操怒斥其无礼,祢衡以清白自诩,大骂曹操种种欺君误国罪行。曹操责其往荆州劝降,祢衡愤然受命,决裂而去。
  历来有多种曲本,辙韵各异,较著者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本,其中前两种较为相近。
  京韵大鼓曲文用中东辙。叙事 、对话多用小说原文,语言简洁明白。 最早由白凤鸣演出,其中击鼓一节,系于三弦弹奏[夜深沉]曲牌,以单楗击扁鼓和之,因能用单楗击出双鼓点而称于时。至1940年骆玉笙排演时,  改用大堂鼓,用双手槌击鼓,伴奏改用京胡演奏[夜深沉]曲牌,为京剧界生净各行名家瞩目。成为骆玉笙保留曲目,至今常演不衰。
  其曲文原本110句,分为六落,击鼓在第五落中间, 除开篇第一落概括全曲外,第二至第四落为讥刺群臣,第六落为指斥曹操。后期骆玉笙演出时,在王济帮助下,作了删改;删去第二落后13句直至第四落前8句之曹操“夸将”历数文武,属14人功绩 、祢衡针锋相对讥刺及张辽欲杀祢衡之唱词三十余句,而将第二落第15句的前半句与第四落之第9句后半句衔接一起,即 :“那曹操听他出言不逊叫祢衡:你何出此言(藐视本相……说“祢衡,汝有何能”)说此大话……”。删改后,曲文为74句,演唱时仅存四落,击鼓在第三落中间。郑蝶影、小映霞等演出系依原本,骆玉笙弟子刘春爱演出则依改本。
  曲文以十字句为主,各落末句多为长句。原本之夸将、骂将部分有六字、八字句。
  西河大鼓本为言前辙,104句。词句通俗,其中曹操夸将,祢衡骂将如京韵大鼓本。 祢衡自夸击鼓后及与曹操“清”“浊”之辩亦相同 。也以十字句为主。其与诸本不同处在于 :一、击鼓情节极简略,仅“在席前击出渔阳三挝鼓,咚隆隆金石之声渊渊然” 二句,演出时亦不击鼓,不演奏曲牌。 二、自开篇起约20余句,主要为祢衡自叹明珠暗投及述志 。三、以典故入曲词;如祢衡骂将后有 “不是我以貌取人失子羽,好比做楚人沐猴戴上冠”两句,又于骂曹时有 “拿着个当代名流为鼓吏 ,不亚如阳货臧仓毁圣贤” 唱句。马增芳、王艳芬等均常演出。
  梨花大鼓本篇幅较短,只80句 ,上下句押遥条辙,混用七字句与十字句 。在击鼓后,曹操斥祢衡裸衣、祢衡与曹操“清、浊”之辩一节改用散体文言话白,约十五六句。与其他曲本不同处在于:一、第一部分用18句追述有汉以来历史,然后引出曹操与祢衡骂曹。二、结尾以“张辽三尺宝剑出了鞘,要把祢衡首级枭”作结,无曹操处置祢衡与令其赴荆州事。三、曲文结构 、梗概及语言均与同名京剧一致。 具体如:开篇第一句即京剧中祢衡上场前之倒板“谗臣当道谋汉朝” ,其后之 “这祢衡‘本当替主把贼讨,手中缺少杀人刀’”,“元旦节与赋(子一个)不祥(吉兆),假装疯魔骂奸曹”,“众文武把话讲差了,别把猛虎当狸猫,有朝一日时运到,……”等皆是。四、击鼓即由祢衡一面述出:“叫文武且坐廊东道,你看我赤身露体把鼓敲、辱骂奸曹。鼓打一通天地交,鼓打二通震九朝,鼓打三遍除奸狡,打一个渔阳三挝除奸曹。”
  此外,尚有祢衡指斥曹操忘记夏侯民祖先等唱句。在此,有一个问题使我颇为困惑,梨花大鼓是历史较久的曲种,其在津盛行也较早,约在清末民初。其词句与京剧如此一致,应有一个“源”与“流”的问题。据我所知,京剧《击鼓骂曹》似未见于老生新三杰谭鑫培 、汪桂芬 、孙菊仙及刘鸿升之前的演出记载。则其产生略与梨花大鼓同时期。但限于知识与眼界之狭隘,我不能做出正确判断。愿借此求教于各界明公,助我解疑,并澄清学术之疑团。
  梨花大鼓艺人李大玉等均曾在津演出。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藏有骆玉笙两种曲本演唱录音及刘春爱八十年代演出录音,另收有白凤鸣三十年代灌制的唱片。(待续)

                                 编 著 者:周春玲
                                 出  处:《艺术研究》
    【上一页】                         发表时间:1994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