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删削替换。一是删减了写景状物的大量文字及一些对联, 如园林禽鸟 、二十八宿兽群 ,书房中书籍笔砚、武备兵器;一是删去了“掉书袋”的词句如 “说什么性犹杞柳亦〓棬”, “也不论子曰先进于礼乐” 、“说不了离妻之明公输巧”等 ;一是将卷本中之八扇屏人物与画卷压缩为八句中含渔樵耕读,春夏秋冬之“四贤”、“四季”。
  改编后的曲本成为当时的“现代曲目”,以清代人近代人听清代曲文,想象清代及近代风物,自然熟悉亲切。故此尽管多年来屡有对《大西厢》批评的文章,仍然不影响刘宝全每一贴演,座无隙地。
  京剧大鼓亦不只一种曲本,刘宝全与小黑姑娘、小岚云、林红玉、孙书筠等刘派传人所用曲本相同,骆玉笙中年以后所唱与之略有不同,基本仍可视为一种。另有“老本”《大西厢》,梗概与宋本相同,词句亦多相似,一些细节直接承袭卷本,而其不同之处更偏于俚俗。如:
  老本《大西厢》(下简称“老本”)于莺莺唤红娘后,红娘有“您老要吃酸的、加上一点儿独流醋,您老要爱吃辣的,洒上一点儿胡椒面儿、切上两片儿姜。您老要吃甜的加上一点儿蜂蜜,蜂蜜要是不甜加上一点儿白糖”较琐细唱词。又因曲文中无书童与红娘问答一段,竟将张君瑞“一个人儿耍烟枪”情节移给莺莺,“莫非说姑娘要过饭前的瘾? 小奴家我烧红了烟控子,探一探烟枪”。莺莺亦有唱词为“若老夫人知道了你千万别害怕,咱们娘儿们不打这场斗欧的官司有一点太窝囊——乌豆带面汤,破枕头漏了一点儿糠 !”红娘随即答道 :“姑娘比我们大两岁儿,说出话来分外的苍——怎么那么苍 !那么苍 !哧不龙冬仓! 净弄些个搪托乌帽古董腔 。”其写莺莺止亦脱离其“闺秀”身分而 “口含着指甲盖儿,手儿托着小腮帮”, “臊红了粉面,手拿着掸子杆儿要打小红娘” 。张生房中“条案上放着个不大点儿的小耗子儿登轮子嘟噜噜噜止不住地转,床下边儿两边儿跑的小叭狗儿花愣愣愣拴着一串银铃铛。”
  以上情况,显系在曲目流传演唱的过程中,因人(艺人与听众)因地(落子馆、杂耍园)而异的结果。而据资料记载,宋五“专工文雅诸曲”平时又以“串大宅门”为主(见《天津曲艺史》部分章节),华桐轩又系文人,老本之风格、文笔似与二人均不相吻合。 故我们可以认定 、宋本确为宋五之作。且旧日鼓曲艺人多用 “活口”即可以随时改变唱词,每每影响到曲目的质量 ,比如1910年4月28日 《天津白话报》曾载文述道:“前些日子,宾乐落子馆,有个大玉环唱了一段儿大鼓,是大西厢,要说这段儿大西厢,本来是好玩艺儿,曲子里头也没有淫词,叫他这儿一唱,可就拧了,满嘴淫词污语,实令人不堪入耳。”参照这一段记载,更可证明老本系演出中更换词句之产物。
  五十年代以来,对这一曲目作了修改,一般是删去三支烟枪,列换词句,亦有删去莺莺要打官司一段者(如小岚云、骆玉笙是)。六十年代以后小岚云、骆玉笙唱词互有出入,但均存唱词214句。
  京东大鼓全本 《大西厢》 分为三回,基本是依照卷本演唱、少数句子由卷二中移入,句子排列稍有变化。保留了二十八宿群兽及多副对联。存唱词326句,计:头回88句,二回84句,三回154句。
  西河大鼓《大西厢》篇幅亦较长,郝艳霞演唱本为300句。 曲本与宋本较接近,系由宋本化出,兼取宋本与老本有特色词句。与宋本相比,改动颇大,具通俗细致特点。较突出的差异如:
  增加长句子。宋本的超长句子约四 、五个,西河本有十几句之多,且有时连用。如:老本仅有 “蜂蜜要是不甜加上一点儿白糖” ,而西河本作 “蜂蜜不甜我多搁上青糖、红糖、冰糖、白糖、雪花儿宫粉的白糖。”下接莺莺“吃的喝的……”长句。又如“咱主仆哇,告张生,千不该他万不该、真不该、太不该、最不该、都不该、他不该、三更半夜、半夜三更,溜儿溜秋、搭儿搭讪、磨儿磨蹭、探头缩脑、缩脑探头,跳过我们主仆上白下青、下青上白,磨细掸白、细白掸磨,磨砖对缝、对缝磨砖,鹰不落、不落鹰的粉皮花儿墙”。曲本的改变体现了西河大鼓唱腔常用垛句的特点。
  河南坠子曲词更为夸张,莺莺要打官司一节,称“收拾二十四口大皮箱”。
  各本皆用江洋辙,唯河南坠子曲词中引入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加句头成为七字句,有临时换辙现象。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存有京韵大鼓1908年王红宝唱片一张,192l或1922年刘宝全唱片一张,约1929年小黑姑娘唱片两张,1936年刘宝全唱片一套三张,六十年代以后小岚云不同时期演唱录音三种,骆玉笙演唱录音一种及京东大鼓李承秀演唱录音、西河大鼓郝艳霞演唱录音。
  (注:《西厢子弟书词六种》据天津市曲艺工作团1954年印本)
                    《马鞍山》考
  《马鞍山》又名《子期听琴》、《知音得友》。京韵大鼓、梨花大鼓、辽宁大鼓、河南坠子重要传统曲目。唐山大鼓、西河大鼓、单弦及东韵子弟书亦常演唱。故事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又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晋国大夫俞伯牙善鼓琴,奉命使楚。王事既毕,归途中遇雨,泊舟马鞍山下,雨过天晴黄昏时分,江景辽阔,秋光满目,伯牙于舟中鼓琴自适 。山中有樵者钟子期,阻雨迟归行至岸边为琴音所动 ,伫立凝听。琴弦忽断,伯牙惊觉,审知子期无恶意,乃邀其登舟叙话。伯牙以为山野村夫初倨傲,不为礼,以每艺难之。叙谈中,子期论琴精到,气度从容,并能解伯牙琴音,折服伯牙。两人遂订交,相约明春再会,依依而别。
  京韵大鼓为单本,用人辰辙 。一般为140句,分七落。 词句流畅有文采 。前半部写景抒情,点染秋山、秋水、秋叶、秋林、秋草、秋虫、秋风、秋月,句句写出秋日景象;后半部全用伯牙、子期对话方式展现子期之德行琴艺。二人论琴一节,由浅入深,有大段关于琴和琴艺的说明,句句运用典故传说和历史故事。对答间之语气,伯牙咄咄逼人,子期从容自若,各合身分。 句式灵活,在七字 、十字句基础上,多长句与句中套句的格式。如:“在秋坡前、秋草中,耳边又听得的是那絮叨叨地、是那寒蛩儿的声音,叫得那么叹煞人”,“纵有那风吹水浪,水荡着风音,在耳轮中,独听得的那么唰啦啦啦啦啦啦啦、风摆动了秋叶,这不落至在了秋林”,“想俺这穷山僻壤、野店荒村,在那瑶琴上有六忌 、八节 、七不抚,曾记得,不对那知音决不该那调动瑶琴”(均为下句)。
  《马鞍山》据记载是清末大鼓艺人宋五(玉昆)编词,时二黄尚不普及,宋五尝试在曲中加入二黄唱腔,即以三弦伴奏。刘宝全继承宋五唱法并加以完善。流传至今,各派词句不尽相同。情节亦有异。如,小岚云依刘本钟子期原有大夫职分,因亲老告归林下,故学识渊博,琴艺精湛,气度雍容,均有所依据,人物刻划部分着重表现其身分丰度;骆玉笙所用唱词子期即为一普通樵夫,人物气概乃有不同。
  全曲原无说白。1940年,刘宝全在天津燕乐演出时,于“呵呵地大笑,是个砍柴的人啊”一句后,三弦忽断弦。琴师未及准备、仓卒间欲下场更换乐器。刘宝全即时弃鼓板,持折扇,从容改用说白,将子期来历一一叙出,并加一笑。俟琴师将弦理好,继续打板开始,浑然一体,毫无破绽,观众咸以为乃宿构,后骆玉笙继承了这一唱法,保留说白及一笑,小岚云等演唱,仍依正本,不加说白。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