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演出的这种状态长期持续 ,实际上是保守思想的一种体现 。造成的后果就是逐渐体现出来的观众层面越来越老化,青年人基本上不听曲艺,尤其是鼓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至今日各地的曲艺团队大量解散,留下的也难以继续生存 ,能够演出的曲种越来越少,有的曲种已经后继无人 。在这种局面下,革新还不是当务之急吗?可以说曲艺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了 ,再不能对革新的问题和争取青年观众的迫切性等闲视之了。否则,没有了观众,那不是自取灭亡了?!
  前面已经提到,曲艺革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作品创作、音乐唱腔伴奏、演员表演及舞台表现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革新要全面开花,但首先要从音乐改革开始。
  观众听鼓曲,最先与最主要听到的是唱腔和伴奏。一段作品的内容,只有在全部听完之后才能有完整的印象和了解。而听了几句唱腔以后,如果唱腔和音乐抓不住人,观众就会坐不稳甚至退席。有的曲种腔长字少,节奏缓慢;或者唱腔只是上下句的循环反复、缺少变化;或者过分接近诵说而缺乏音乐旋律性,再加上一些词句过于简略或者是“水词”连篇,叫人硬着头皮才能听下去,青年人哪里会有耐性去欣赏这样“温而不火”的演出?
  我觉得在音乐改革这个问题上,鼓曲界存在一种“惰性”。好象是在产生一些成名的前辈艺人之后,曲种已经得到观众的承认与喜爱,或者已经形成为传统曲种与曲目,就不再想革新了,习惯于基本上保持原貌。其实就以天津流行的曲种来论,鼓曲类多数还不到百年的历史,有的曲种还处于民歌式的单曲体反复型阶段,还没有形成板腔体;有的曲种是联曲体,形成的历史悠久,但时代感陈旧,又受到一曲多用的局限,在表现力和唱腔的新鲜感上,都不能满足青年人欢快、活泼、朝气蓬勃、多姿多采的情感需要。
  鼓曲音乐改革这个问题之所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的因素,在于人的认识问题。所谓“惰性”,不过是一种保守的满足感,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症结。音改不力更主要的原因还不是鼓曲界人士不想改革,而是对于如何改革的问题,搞不清、搞不准。如何保持曲种的特性和革新与继承的关系?这个问题讨论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不能统一。比如说 :完全按照青年人的口味去改革曲艺音乐,会不会改成了通俗歌曲?曲艺伴奏能不能加西洋乐器?这些问题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曲艺需要革新、首先是曲艺音乐需要革新,在这一点上没有人反对。好,行动起来总比争论不休强。既然不能取得共识,倒不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妨就从“移步不换形”、“移步换形”到“创造新形”等几种类型的改革都做些试验。革新要从音乐开始,决不等于只搞音乐革新,必须从作品、表演、舞台演出形式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法地进行革新试验,因为这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革新必须要全面开花,配套进行。不然,就会事倍功半。
  五、对革新要充满信心、持之以恒,不要急功近利,而要从长远着眼。
  曲艺革新问题虽然迫在眉捷,但曲艺革新又远非自今日始,只是当前更为严重和迫切。
  曲艺革新是曲艺形成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的曲艺艺术,就是历代曲艺艺人革新积累的成果。这些成果被观众接受相对地稳定之后,就被看成了传统的东西而流传。在天津流行的曲种中,天津时调、梅花大鼓的音改取得过很大的成绩;骆派京韵就是革新的产物;快板书、天津快板也是革新的产物;相声界在建国以后由侯宝林等人组织了相声改进小组,对封建迷信、庸俗低级等内容进行改革;山东快书则由高元钧带头去掉“荤口”,这些都是重大的改革。天津曲艺团在曲艺音乐改革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曲艺界的革新从没停止过,取得的成绩也是巨大的。
  但是,这些革新从总体上看又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不能满足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需要。有些改革的效果还不理想,有些革新的曲目,不能做为保留节目经常演出。于是,有的同志对改革失去了信心和动力,在搞了一段改革之后又停滞不前,或者茫然不知所措,对改革不能持之以恒。革新要有一个过程。革新的东西被观众接受,更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青年,他们不熟悉曲艺,不会欣赏曲艺,你演出一个保持曲艺特色的唱段就想得到热烈的掌声,岂非天方夜谭? 所以我们要从长远着眼,不要急功近利地想马上取得成效。一个革新的作品如果暂时不受欢迎,不等于以后不受欢迎;只要还能被观众接受,就要坚持多演,观众看多了听多了,也就会逐渐习惯、逐渐接受。正如通俗歌曲刚开始兴起时,很多人不能接受;但是电台和电视上不断播放,很多人也就习以为常了。对曲艺改革也要允许观众有个接受过程。所以,持之以恒还包括在革新的过程中要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改和不怕失败的精神,根据观众接受的程度和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进行调整。因为革新的效果最终成败与否,只能用观众接受的程度来检验。


                                 编 著 者:刘琳
                                 出  处:《艺术研究》
   【上一页】                          发表时间:1994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