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两会进行时:周和平谈文化热点话题
 

  2008年3月13日,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做客中国日报网站,就如何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传统手工艺以及“京剧进校园”等一些热门话题接受了独家专访。
  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悠久历史传统的项目才可以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来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的网友对这个不是很清楚,把它理解为民间的艺术,周部长说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DNA,您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是什么样的定义吗?
  周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是借用了国际的概念。它是指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这种文化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各种艺术形式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等。包括各种工艺,包括雕刻、剪纸等等,包括酿造,包括饮食的技艺,另外还包括各种习俗,比如说像传统的民族节日、包括民间的一些祭祀活动,各民族的一些传统的节日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构成了中国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我们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多的指民族民间的文化。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比民族民间文化又有了很大的拓展。
  主持人: 现在我们有文化部的保护的名单上已经有多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是怎么通过的?
  周和平:有两个重要的文件,一个文件是在200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的18号文件,这个是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建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年年底的国务院42号文件中,进一步重申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设。
  主持人:一般从申报到最后的审批通过大概是什么样的概率?
  周和平:一般是报的多、批的少。比如说今年的第二批名录申报是2000多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经过了严格的评审,最后筛选出500多项,加上拓展的项目不到700项。这个既然是国家的名录体现了杰出的代表性,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这类的项目才可以入选。
  中国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入选最多国
  主持人:在文化部的名录,跟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我们从我们的名录里挑选最精华的部分来申报联合国的名录呢?
  周和平: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联合国的名录启动比较早,截至目前我们国家是在联合国获得入选名录最多的国家。现在是包括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蒙古族的长调。联合国是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只有一个项目入选,所以到现在,从它评选名录开始,我们国家是没有落空。每年都有,最近这一年是两项。但联合国大家都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现在各国都在主张,国际的共识要搞文化的多样性。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非常高。所以大家都认为,只要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列入联合国的名录。这个已经得到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缔约国多数国家的赞成。可能很快就要作出决定了,今后不再限制项目,只要你够标准就可以。所以对于中国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多民族的大国,这种规定是比较有利的。
  因为联合国的名录,最早评选的时候还没有我们国家的。现在有了国家的名录,我们可能会在国家名录的基础上来选择联合国的名录。现在文化部正在准备做一个事情,就是要建立我们国家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预备清单, 把这些项目我们储备起来, 先开始做相关申报的工作,一旦条件成熟,联合国只要允许申报的时候,我们就有项目可以进入联合国名录了。现在正在酝酿这方面的名录。我可以透露一点信息,比如说像我们的中医药肯定要列到名录之中,比如说像我们的文房四宝这个也要列到名录之中,还有一些比较具有杰出代表性的项目,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将进入联合国的预备清单中。
  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
  主持人:周部长我想请教您,如果一个地方上把一个项目申报上来,取得了成功以后,上了文化部的名录,它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保护?是资金方面还是政策方面?
  周和平:首先说名录的建立体现了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彰显作用。就像联合国建立名录以后,是要引起所在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关心和重视。我们国家建立名录的目的也是出于这个考虑,至少让人家了解到我这个地方有哪些东西是珍贵的。过去,大家有的是认识的,有的对它的珍贵价值是缺乏认识的。进入了国家的名录首先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我这个地方这个项目是非常好的项目,这样引起政府的关注,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这个是建立名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当然,不仅仅限于此,建立名录也还是说明它的珍贵性、杰出的价值使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对它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特别是对其中濒危的项目特别要加以保护。
  这方面部里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都要陆续的给一些经费上的支持, 同时,也要督促和配合地方政府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说有的要建立博物馆,建立传习所。另外这些项目进行收集、整理,有的还可以出版。用这种形式来推动对这些项目的保护。
  第二方面,我们在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文化部经过认定、经过专家评选又确定了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些传承人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精湛技艺。他们是世代相传的传人。所谓"非物质"是以无形的形式来传承文化的,因此都是靠人来掌握的技艺。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所以我们已经公布了两批传人, 现在一共是第一批公布226名,第二批公布551名,加到一起是777名。我们给传承人创造传承的条件,特别是对有传承困难的,政府要在经费上、传承条件上给予支持。
  主持人:是不是相当于我们民间经常听到的有绝技的人。
  周和平:对,这些项目中有绝技的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果失去了传人,可能就失去了。因为艺随人走的现象经常发生。我们第二批传承人的评选到颁布的过程中,有的传承人已经离世了,非常的可惜,也说明了保护的紧迫性。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