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源于直沽。而直沽分大小,有大直沽和小直沽。于是,便产生了天津是发源于大直沽,还是小直沽的问题。由于元时和明初直沽纪事很少区分大直沽和小直沽,不记述具体地名,加上天津城市在修筑“卫城”后的发展演变,这就给后人思考和确认天津城市发源地、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带来麻烦,以致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说法。至今,天津史、志学界对天津城市起源问题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天津起源于小直沽;另一种看法则是天津起源于大直沽。按常理来讲,从时间上看,总是大在前,小在后;从地理空间看,总是地域大的在先,地域小的在后。现有史料能够证明大直沽较小直沽地域大,比小直沽开发时间早,却未能解决两种起源说的分歧问题 。天津两种起源说,孰是孰非,需要深入研究和考证。
  二、天津起源于小直沽依据剖析
  天津起源于小直沽说,始自清雍正时《畿辅通志》,经乾隆时《天津县志》,到民国时《天津县新志》,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它在天津史、志界已经形成为一种传统看法 ,形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当今,天津起源于小直沽说最集中 、最典型的说法,就是《辞海》的说法。《辞海》解释说 :“直沽,古地名。金元时称潞、卫二河汇合处为直沽,在今天津狮子林桥两端旧三岔口一带,为天津聚落最早兴起之地。元延祐三年(1316)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1402)筑天津城”。《辞海》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然而,《辞海》关于“直沽”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辞海》这种来自“志书”并加以高度概括的诠解,不但缺乏史料、史实根据,并且有悖于史实。只要剖析这种解释的主要依据,就会知晓这种解说因缺少历史真实性而缺乏科学性。
  天津起源于小直沽说依据之一,是雍正本《畿辅通志》说的 :“今府治 ,元延祐三年置镇 ”。“今府治”,即雍正时天津府衙所在地,原天津卫城所在地小直沽 。“今府治,元延祐三年置镇”,是说元延祐三年在小直沽置海津镇 。此说与小直沽元时历史发展,与史实不相符合 。明人李东阳在《修造卫城记》中,说“天津及左右三卫”,其地在“胜园以前⑤,实海滨荒地,然潞卫二河,南北相接以入于海,胥此焉”。明人伦以训为胡文璧《天津三卫志》作序说,天津“披草莱而立城”。他是说,天津卫城修筑在杂草丛生的荒原上。明人汪来在《 天津整饬副使毛公德政去思碑记 》中,说“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 ”。清康熙本《天津卫志》在“卫名”按中 ,指出:“天津卫属小直沽,荒旷斥卤之地,初无所隶焉”。《畿辅通志》于前人记述的史料而不顾,毫无根据地说,元延祐三年在天津府衙所在地小直沽置海津镇,这不免有点荒唐!以《畿辅通志》说的“今府治,延祐三年置镇”为根据,怎么能证明天津发源于小直沽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