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这成土地,那还是暗滩,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可以耕地,有的地方还停留在第二阶段。现在的天津基本上还在第三阶段,没到成陆。天津现有这么多高楼,真正成陆地的不多,基本是湿地阶段。天津到处是坑是洼塘,如果你站在天塔上看,能看到好多坑塘。一出南门,就是第一大湖,师大北院,天大、南大都有大湖。中环线,森淼公寓 ,解放前是大湖 ,儿童医院都是大湖,那水域多的很。再比如大港区、津南区、团泊洼……都是洼地。因为天津地质特点,由海变为陆,经过几个阶段的不平衡。五千年前,三岔口入海。经过张贵庄、白塘口、苗庄子这条线 ,经过几个阶段成为陆地。这以后,九河不管海已变成陆地,它照样还是流。哪里洼就往哪里流,就曲曲弯弯从白塘口入海,这是第二个入海口,离现在有两千多年。到唐宋时,这地方也经过四个阶段,也变为陆地了。九河又找到一个新的入海口,就是尼沽口九河还是照样流,哪洼向哪里流。现在的入海口是大沽口。这个入海口也不过七、八百年,很年轻。它的下面继续淤淀,还是照样“九河下梢”,还是夹带泥沙,现在大沽口外大约有20公里宽度是水下暗滩阶段。将来大沽口变为陆地,理论上是可以的。只不过要放慢一些。因为解放以后,黄河泛滥得到控制,泛滥机会少一点。天津有多次闹大水,是因为黄河从海河入海,黄河多宽啊,海河才100米多一点,这么个小河沟,怎么容得了黄河泛滥。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1963年闹大水,天津没有淹,而河北省大部分都淹了。接受那次教训,赶紧挖了几条大宽河,如独流碱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如果黄河泛滥,就从这几条河直接入海 。这些河很宽了,有一千多米。所以天津保住了,再不会泛滥了。
  我曾把我发现的资料画成一张图,图上画了几条实线、虚线,代表贝壳堤。这些都是我经过实践并参考有关的书籍,拜师访友加上我自己的研究以后,得出的结果。我从1956—1957年,前后用十个月的时间,一个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统计一下大约走了五千多华里,写出了一个调查报告。我为什么要搞这个工作呢?我在大学时学过考古学和田野工作的方法,我的老师裴文中——就是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我在辅仁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时,跟他学习了两年,我受他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也是跟他学的。我写的第一报告,第一个读者就是裴文中,他支持我。我为什么想这个题目?那是因为在1956年,成立一个天津史编纂室,当时我在教师学院教书,我被调过去。当时报纸报道,张贵庄盖东郊区委大楼,破土动工时发现了棺材和陪葬品,一共32座 ,报到文化局了,文化局派了一批年轻人。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