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专卖产品。过去盐民出盐必须卖给政府,从明代起指定了盐的专商。盐民出盐只能卖给指定的商人,这个指定的商人由政府给证明,划分了一定地区作为售盐的区域,就是“引”,就是引岸专商制度。比如说,北京地区的售盐,北京的盐铺都是由天津盐商发售的,北部一直到河南,很多地区食盐的供应是靠天津,同时这种引岸专商制度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发展。为什么呢?由于有了政府的特许,政府的专卖,有了行政保证。从明清以来,天津出现了一批非常著名的盐商。有的比王侯还有钱,非常富有。比如在清初有个侨居天津的朝鲜商人——安尚义,他很有钱,他的财富是可以支持修天津城的。所以在雍正年间天津城要重修,由盐商来资助。另外他还对天津传统文化感兴趣,喜欢收藏,收藏了很多珍品,而且自己编写了鉴定字画很有名的书叫《墨缘汇观》,到现在这部书也是我们鉴定文物必读的书。另外,一个大盐商就是清代盐业巨商——查日乾和查为仁、查为义父子,在天津城西的南运河北岸修建了一个著名的私人园林叫“水西庄”。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水西庄。有一次,正好是紫芥花盛开,乾隆感觉非常漂亮,因此赐名为“芥园”,就是现在自来水公司芥园水厂旧址。“水西庄”是北方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园林,里边有很多著名的景点,都是很有文化品味的。其中有一个景点叫做“藕香榭”,有人通过这个景点联系到了《红楼梦》。当然现在我们还没有确切的材料证明曹雪芹从南京到天津住过水西庄,但通过《红楼梦》大观园里面景点和水西庄里面景点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难道“藕香榭”是同名?有人推测当年曹雪芹北来时曾经住过“水西庄”,他描写“大观园”是受了天津水西庄的影响,这个推测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又因为当时的水西庄主人为了提高自己身份,结交了很多南北的名士,很多文人到天津来,免费供应他们吃住,跟主人一起吟诗、作画、著书……,甚至很多人感到这里生活富裕就落户天津了。另外,曹雪芹有个非常好的朋友是满人叫富察明义,他到过天津,也写过关于天津的诗。即使曹雪芹没有到过天津,他的好朋友也会向他介绍天津水西庄的各种景物。到清代中叶,天津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顶点,到达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