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弢(1891-1984),名暹,一名明暹,字叔弢。安徽至德(今东至)人。
周叔弢1891年生于扬州,前清两江、两广总督周馥之孙。幼读私塾,后自学英文。辛亥革命后,先赴上海,后居天津。1919年随其叔周学熙(近代中国大实业家)经营实业,任青岛华新纱厂专务董事,主持该厂事务。1925年后曾任唐山华新纱厂董事兼经理,天津华新纱厂经理及滦州矿物、启新洋灰、耀华玻璃等公司董事。抗战爆发后,长期寓居天津。1945年7月出任启新洋灰公司协理,12月任总经理,成为我国北方一大实业家,于民族工商业发展颇多建树。
周叔弢思想进步,爱国爱民,在建国前即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资本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天津解放前夕,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会面,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士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商业政策,为迎接天津解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49年1月15日,他和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工商业人士一样欢欣鼓舞地迎接天津解放。9月,周叔弢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并参与讨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参与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参与了制定国都、国旗、国歌等大事,庄严的行使了人民的权利。1950年,周叔弢当选为天津市副市长。是天津市第一任党外人士副市长,并先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工商联主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周叔弢以一名普通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任十六年如一日,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分工所及,事必躬亲,受到党的信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1984年2月14日周叔弢因病卒于天津,享年93岁。
周叔弢是海内外闻名的古籍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他集毕生之精力和一生经营企业所得的大部分收入用来购买古籍、善本图书和金石文物,历几十年辛劳收集,以收藏之富,藏品之精而闻名于世。最为可贵的是周叔弢不仅视藏书为个人癖好,更重要的是挽救民族文化不至于沦于异域。旧中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大量的佳刊秘籍、国粹瑰宝流失国外,有些已难璧归,对此他深感痛惜。数十年来,每闻有古籍文物要流失国外,他总是不惜重金辗转搜求,唯恐失之。建国后周叔弢曾捐献国家文化机关古籍四万多册,文物一千余件,受到国家的褒奖和人民的赞赏。特别指出的是,周叔弢两次捐献给天津图书馆的各类古籍,不但从数量上加强了我市的藏书建设,而且在质量上,或使之形成某一方面的专藏特色,或以精善秘籍闻名于世。周叔弢先生毕生从事藏书事业,以一片爱国赤诚,为国家、为人民辛勤搜集了众多的珍贵古籍文物,又毫无保留地捐赠给国家,对我国民族文化和学术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的巨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