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号太夷,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人。1882年以乡试 第一名中举。1889年入李鸿章幕。1889年考取内阁中书。1893年任清廷驻日本神户兼大阪领 事。1898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1903年充任两广洋务督办。1905年解职居沪, 筑“海藏楼”。1910年任东北锦瑷铁路督办。1911年受任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后,在上海作寓公。1923年,受命于清室小朝廷,任内务府大臣,后随侍天津。1932年,出任伪满州国国务总理。1935年解职,淹留长春至死。
郑孝胥与陈衍都是闽派诗的首领。晚清光绪十二年(1886)在北京时,与陈衍标榜“同光体”。陈衍论道光以来诗,区分为“清苍幽峭”、“生涩奥衍”两派,把郑孝胥列在清末前一派之首。郑诗学古趋向,在于谢灵运、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陈与义、姜夔、元好问诸家,它的特点是意度简穆,韵味淡远,造语生峭,往往清言见骨。其代表作为《海藏楼杂诗》,名句如“乱峰出没争初日,残雪高低带数州”(《泰安道中》)、“楚泽混茫方入夏,暮云□□忽连山”(《渡江会议商约归得上海书》)等。当时影响较广,但后辈往往是“直效海藏,未必效海藏所自出也”(《石遗室诗话》)。李宣龚、周达号称传他的诗学衣钵。林庚白指出“孝胥诗情感多虚伪”(《丽白楼诗话》上编)。晚年立身一败,便不再为诗坛所齿及。著有《海藏楼诗集》13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