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彪生平纪略

  张彪,字虎臣,1860年12月28日(清咸丰十年腊月初五)生于山西榆次县西左府(辅)村。1927年9月13日于天津日租界宫岛街宏济里家中病逝,卒年67岁。先后有夫人4位,共生 8男9女。
  张彪幼时父母双亡,孤苦零丁,为了去邻村私垫读书,只有依靠舅父。但又受不了舅母的苛刻狠毒的对待,经常把剩饭和谷糠给他吃,无法咽下,又不敢随便扔掉,只好趁着无人时偷偷地塞进树洞里,后来舅父知道她的行为,家里实不容寄居,直到9岁,带着张彪去太原城谋生。先是学手艺图谋自立,学过刻字、裱糊等,但终不是他所甘于安下心去干的工作,后他选择了习武练技。他立志苦练,常常深夜起床锻炼,有时将弓弦各处浸湿,拉起来无声,有时偷偷地到无人处练习拉硬弓,直到通身是汗而力竭才停下来。后来他跟一位五台山来的刘老师学习拳脚,使他武艺大进,不久得中武举。由于他身强力大,为人爽直,在家乡时常打抱不平,替人出气,所以家里人总是怕他在外边惹事,不敢让他出门。
  清光绪八年(1882)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时,按惯例每月初一、十五到文武庙祭祀,那次是二月中,祭祀回来,乘轿经太原鼓楼门洞时,突然被7个大汉围住,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刻字匠。他们有的拉住轿杆不放,有的拉张下轿,并强行递上纸条,所谓“拉舆告状”。戈什哈(护卫)和跟轿的几个人惊慌失措,抵不住这群来拦轿的人冲撞,害怕地逃开了,只剩下这顶轿被弃置在门洞里。这时少年张彪正骑马经过,看到那顶高大绿呢官轿还有些抖动,他立刻下马,过去将那7个人连打带拉驱散。张之洞在轿里看得清楚,问:“你是何人?”他回答说:“我是张彪!”说完转身上马而去。回衙后,张之洞立即下令传见张彪。张之洞见张彪身材魁梧,像貌堂堂,一表人材,又听说他已获中武举,打算进京考武进士。张之洞说:进京会试考进士并非易事,何况距京城遥远,往返花用所费不赀,再说得中之后仅得个千总、把总之类,反不如留在我身边,先补个武巡捕,逐渐满足你的心愿。”于是张彪留下来,跟随张之洞做事了。
  由于张彪勤快,逐渐受到青睐。一次,张之洞掏出个鼻烟壶,用白手绢托着交给他,让他捧着随行到后宅,到上房门外告诉他等候,有人来取后再走开。他面向上房立等了好久不见有人来取,只听上房及两厢房的门帘,窗帘时而有人掀动,并有人窥探,老半天才有个侍女把烟壶取走,他才退回。事后他才明白张之洞已将鼓楼解围的事告知内眷,然后用这个方式使家人都认识了他,从此他可出入内宅。不久,张在签押房里传见张彪,说要替他做一件终身大事,将家中掌权女侍许配与他,这就是传奇中的“宝珠”,所以有“丫姑爷”之笑柄遗世。这是张彪的元配夫人,后受诰封一品夫人。
  1884年5月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张彪随任中军官。张彪为人勇猛,又较机敏,会察颜观色,见机行事,因此很受张之洞赏识。
  一次在广东,有人赠给张之洞几盆盛开的牡丹,张喜欢它的硕大艳丽,发帖召饮,赋诗赏花,忽然在约会前两天刮了一场大风,将花摧残。张彪一见,急忙请做假花的工匠又剪又糊,做了一朵假花贴在空的花茎上,再加原有绿叶扶持,形象十分逼真,结果居然蒙混了过去。过了几天,张之洞看见牡丹依旧艳丽多姿,打算再发帖重聚饮酒之会,后经大家说明原由才劝止。张笑着说:“反不如永不使我得知实情为美。”
  在湖北防长江水患是十分重要的事。张彪随张之洞调湖北后,一次武太闸大堤合龙,当时波涛汹涌,久久难以落成。官民皆有难色,只见张彪毫不犹疑地率先跳入水中,领着大家肩扛手托,经过一阵拚搏,大堤终告合龙,围观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
  张之洞在广州时,一天有客人来谒见他,张彪在过道的门缝中看见张不断地回头看来客的衣服,他知道张一定很欣赏这种衣料,于是马上问客人的随从衣服料在哪里买到的,并派人赶快买回。客人辞去后,张之洞召唤他,他立刻明白了,于是拿着衣料往见,先把衣料放在门外然后进见,张告诉他很羡慕客人所穿着的衣料,张彪笑了笑,转身从门外取来,呈献给张之洞,张喜出望外,惊讶地问:“何故储有此料?”于是将经过告诉他,张之洞连声夸奖张彪机敏过人。由于张彪诚实纯朴,得到张之洞的信赖,一些内宅的事也由他来经管,都是井井有条。在张之洞离湖北去两广时,拿出万两白银嘱张彪存在山西票号生息。张彪马上明白了,用自己的名字存入一个同乡字号里,得到较厚的利息。办完手续后将存折呈上,张之洞笑着说,“毕生为官,仅存此歉,如被你侵占,我也无可奈何!并且还让他保管着。由子张彪熟知张之洞的习惯,幕僚所拟定的电报,文稿经往返多次递上修改还是批不下来时,都请张彪暗地指点一二,或略事增减再呈,果然批下照发。
  光绪十八年(1892)有位日本军官名叫福岛安正的从德国学习回来,途经西伯利亚,曾三次在那里考察,随后到中国拜访了张之洞,因那时张之洞正拟练新军。福岛告诉张之洞考察心得,认为俄国在北方是东亚强敌,心怀叵测,虎视耽耽,情势十分可怕。而中国必须加紧练兵备战,并希望与日本共同防御,否则前途岌岌可危,不堪设想!此后张彪奉张之洞的派遣,曾三次去日本考察军务,得到日方的优待和礼遇,并得到日本天皇的嘉奖——一等旭日勋章。回国后张彪向张之洞建议,选派优秀人员分批去日本入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得到张之洞的首肯,张彪便成为湖北首批赴日本学习军事人员之一,这在中国也开了赴日学军事的先例。
  光绪二十年(1894)张之洞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时,看到国事日非,尤其甲午之战暴露了中国军队旧制、军械、操法等均不合时宜,加之洋务运动的兴起,张深有感触,于是在 1895年7月创练“江南自强军”,改用洋操、新械。初编二千数百人为一军,张彪被派参与其事。聘德国军官任教练,其中包括后来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德军参谋长的鲁登道夫。以后还聘请了日本军事顾问寺西秀一等。1897年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湖北新军”,任张彪为该军前营管带。1905年改为陆军第八镇,张彪任第八镇镇统。在训练新军的同时,另立汉阳兵工厂以及各后勤制造专厂等,以更新军械,遂使中国新军力量得到加强。
  光绪二十六年(1900)北方义和团兴起,为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各列强军队以“保侨”为名,行将深入长江腹地,其势汹汹。这时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两江总督刘坤一断然拒绝了列强的要求,说:“自力足可保护外侨。”并且告诉英国驻汉口领事,他们完全可以“依约保侨无虞”。但列强军队还想借机深入长江腹地,经过几番交涉后,联军终于答应组成参观团到武昌阅兵,观察一下实力。张之洞命所练新军操演,军队皆德式装备精良,操演准确,得到首肯,遂取消联军南下之议,而形成“东南互保”局面,使江南未遭兵燹。可以说这是张彪督练的湖北新军初露头角。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