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与日本人
(三)一九一二年三月,袁世凯代替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立即把自天津时代即十分信任的坂西请来,担任大总统府顾问。由于这次不是单纯的军事顾问,而是政治顾问,所以其发言权也会增大。当然,无论对于坂西或参谋本部来说,这都是所希望的事。
可以认为,坂西对成了中华民国最高主权者的袁世凯发挥影响,是比较容易的。坂西也顾及同袁的友谊,对袁提出各种建议,而推荐陆军大学教授兼早稻田大学教授有贺长雄担任法律顾问,也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与担任直隶总督时相比,袁周围的日本顾问并不那么多。得到袁信任的外国顾问中,坂西和有贺长雄虽不可小视,但另外还有曾任新闻记者的澳大利亚人马礼逊(G.E.Morrison)及美国的政治学者古德诺(F.J.Goodnow),这是有名的事情。关于有贺长雄被任用为大总统府法律顾问的经过,坂西是这样说的:“当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氏就任大总统,我(坂西)等即感到,袁氏为了当好元首,无论如何需要制定一部出色的宪法,而为了应用该宪法,作为元首之袁氏则必须熟悉宪法,对袁氏作此建议后,袁氏亦欣然同意”。
有贺到北京上任后,袁世凯在大总统府内设立“宪法研究谈话会”,任命曹汝霖,陆宗舆,汪荣宝、章宗祥,李景圻,曹彝进等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士为委员。这个委员会在有贺的主持下召开,就宪法进行各种研究。其结果是决定废除南京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制定出了极度加强大总统权限的“新约法”。据说在制定新约法时,是把(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天皇的权限照搬为大总统权限的。
新约法制定不久,大隈重信内阁便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结果是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接受。这时,作为袁的顾问的坂西是作出怎样的反应呢?一九一五年四月十九日,他在就山东问题致寺内正毅的信中,指出陆军,外务两省意见的不一致正招致中国方面的轻侮,呼吁应利用这一良机实现吞并中国。信中称:
“小生确信,利用此欧洲各国无暇东顾之千载难逢之良机,对中国实行断然之处置,将来必然实行之吞并中国之举于今日加以实施,当可获得成功。……处置中国时,若首先预定一年之期,即可完成主要部分之占领……其统治亦意外地没有困难,窃以为不妨虑及会较朝鲜略有麻烦。”
袁对于顾问坂西究竟如何信任,这姑且另当别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大隈内阁强硬地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陷于窘境时,坂西实际则是怀抱着露骨的帝国主义侵略野心,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吞并中国。这就清楚地表明,坂西在作为袁的顾问之前,首先是日本参谋本部的驻华武官。坂西经常挂在心上的,首先是日本帝国的利益。
还有,毒认为由于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便取得了日本政府对自己实现帝制的理解与支持。然而,坂西对袁的帝制运动却采取了嘲讽和批判的态度。他认为,这“既不是为袁自己,也不是为子孙,只不过将加速袁氏的灭亡”,向袁进谏,劝其打消要当皇帝的念头。袁大概会认为,以往一直倌,任的坂西背叛了自己。
不过,据坂西说,袁之决心实现帝制,是由于英国公使朱尔典的竭力劝说。还说朱尔典附带说明,对于袁当皇帝,日本政府大概也不会提出异议。但是,无论有无朱尔典的劝诱,袁在此之前已有当皇帝的野心,则是明显的事实。
有贺长雄与坂西不同,对袁实现帝制衷心表示赞成。还有美国的政治学者古德诺,也和有贺一道支持袁实现帝制,并辩论说,在人民生活,文化水平低下的中国,只有君主制才是最合适的政体,共和制不适于中国。
一九一六年一月一日,袁世凯当上了早就渴望着的皇帝。他即位后不久,有贺致袁信件中署名“外臣长雄”的事便被揭露,使之受到各方面的谴责和攻击。但是,在这件事上,坂西却是为有贺辩解,他说:“当时在总统府内,无论谁都把袁称
为‘皇上’,或写为‘皇上’,而把自己称为‘臣’,所以翻译有贺信件的中国人便按照一般的说法写为‘外臣长雄’了。”
无论如何,有贺是肯定和支持袁的帝制运动,为实现帝制而提供了帮助。根据袁的请求,有贺曾暂时返回日本,访问元老,寻求对袁实现帝制的理解,但结果则使日本朝野加强了对他的谴责。
如前所述,坂西对袁之实现帝制是持反对意见。最初,日本政府对袁的帝制运动采取中立态度,但当云南发生第三革命,反袁斗争蔓延于全国各地时,日本政府便也打算使袁放弃实施帝制的念头。但是。由于袁断然即皇帝位,中国便陷入了混乱,在这一时刻,坂西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据一九一六年四月十四日坂西致寺内正毅的信件,当时的大隈内阁采取了“使袁世凯离开政界”的方针,坂西打算在原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将作为驻意大利大使赴任时,使之中途在北京停留,以旧友之谊劝说袁世凯辞职。但是,伊集院没有余暇在北京逗留,又因参谋本部也对坂西的独断行动加以限制,遂使坂西的计划未能实行。
坂西虽是袁的顾问,但在这之前,他又是帝国军人,是由参谋本部派遣的武官。坂西具有这样的两面性。若说究竟以哪一面为优先,那么当然是其作为主张日本利益的帝国军人的立场。因此,当“二十一条”要求时,一方面对袁之陷入窘境侧目而视,另一方面则建议促进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举实现吞并中国。
不过,当袁刚开始帝制运动时,坂西认为想当皇帝将使他走向毁灭,曾劝说其打消这一念头。这与有贺长雄及古德诺的态度不同,乃是基于对袁的友谊而捉出的建议。当袁必定要走向没落时,坂西为留下袁重返政界的可能性,又试图使之暂时下野。坂西的这个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但无疑是坂西对袁友谊的表现。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