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则久与天津国货售品所
                      
  天津国货售品所是一九一三年由宋则久接办官营的天津工业售品总所而成立的。至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止,前后共四十四年,其间经历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激烈动荡时期。它的企业名称,除接办初期仍沿称天津工业售品总所外,又改变了三次:天津国货售品所、天津百货售品所、中华百货售品所。其中以称天津国货售品所的时间最长,共十六年。因四个名称均有“售品所”三字,故以下均简称售品所。企业名称改变的过程,反映了该所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变化对它的影响。
  一、宋则久接办工业售品总所
  宋则久于一九一三年接办了原来的天津工业售品总所。
  宋则久,名寿恒,天津人,生于一八六七年,出身钱庄小商人家庭。十五岁入义德泰绸缎庄学徒,出师后,在庆祥、隆聚、德生锦等商店从商。三十二岁(1899年)时,受聘为敦庆隆绸缎庄经理。宋鉴于当时国弱民贫,洋货充斥,认为振兴实业,设立工厂,提倡国货,挽回利权是救亡图存之道。还在一九○五年,即曾与人合资创办天津造胰公司、北洋火柴公司、报国公司(生产牙粉)。一九一二年又创办直隶国货维持会(“维持”二字有提倡的意思)。该会由宋主编出版《白话报》,宣传振兴实业、强国富民的道理。曾用顺口溜形式,编写了不少维持国货歌诀。会员最多时发展到三千多人。
  一九一三年,官办的天津工业售品总所因无意经营,召商承办。宋基于其振兴实业、强国富民的夙愿,毅然决定辞退敦庆隆经理的职务,接办了天津工业售品总所。
  这里有必要叙述一下天津工业售品总所的由来。
  缘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的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商品和资本蜂拥而来,中国的宝贵原料被疯狂掠夺而去。清廷为了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兴办了一些军火工业和一些交通、煤矿、纺织等企业。一九○三年,当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又派周学熙去日本考察工商业;考察后,他们认为除了兴办军工、教育而外,还必须效法日本,兴办更多的实业。所以袁即委周为直隶工艺局总办,在天津成立了工艺学堂及实习工场,首创织爱国布和仿制竹、木、铁、瓷各种洋货,传授油画、照像、刺绣、石印、制造风琴等技术,并在北马路龙亭旧址设立考工场以陈列产品。  一九一二年考工场因曹锟军队哗变(即壬子兵变)被焚,重建后改名天津工业售品总所,除展销实习工场产品外,也经营一些其他民营工厂的产品,如郭天成的救火机、轧面机等。但这些本小利微的产品,既不能为统治阶级提供大量利润,再加以技术低劣,产品质次价高,无法与洋货竞争,所以实习工场不久即行停办,工业售品总所也不得不招商承接。
  宋则久接办工业售品总所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一些亲友们都劝阻他,不要干这种“傻事”,银钱业也认为不保险而不肯贷款给他。资本除宋本人出资两万元外,无人与之合伙。这种种的阻力都没有能够动摇他办好这项事业的决心。敦庆隆的财东纪锦斋知道他经营的苦况,劝说他仍回敦庆隆主持业务,但他宁肯放弃优厚的待遇,也不愿放弃这个专营国货的事业,因而婉言予以谢绝。
  宋接办后,白任总理,下设经理四人,职工十八人,均系由敦庆隆带出肯与之合作的人,另招劳务七人,共计三十人。
  二、苦心经营,扩大宣传,提倡国货
  宋则久接办工业售品总所以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即货源问题。实习工场的产品,不过三百余种,势难维持一个多达三十人的商店的生存。所以,宋除了原投资的天津造胰公司等外,又独资或与人合资办了一些小型工业,如板纸厂、卷烟厂、织染公司等,其中织布厂有十三处,专织爱国布与仿洋的漂白布和染色布。以条格布代替进口印花布;没有毛纱毛线,自织长毛巾以代替进口的毛围巾;派人去日本学制造绒衣技术,自制绒衣;自织花条斜纹布加工运动衣,代替进口针织运动衣。同时还组织郊区一些家庭手工业加工织毛巾和袜子等,帮助一些小工厂仿制各种洋货,如童车、鬃刷、木制玩具、万国旗、挂彩、纸花、纸灯笼等。此外还向一些制造国货的工厂垫付资金,如天津织染公司、爱国造纸公司、裕民公司等,共计垫资一万余元。但这些工厂的产品,除肥皂、火柴尚能有销路外,其余各项产品,均因质量低劣或一般,不能打开销路,无助干售品所的营业开展,所以在一九二三年以前因亏损都陆续结束。
  为了开辟货源,宋则久从全国各地广泛搜罗产品。一九一七年又在上海设庄,采购商品的地区不断扩大,商品的范围除日用品而外,还包括各地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如北京的景泰蓝、雕漆、铁花、宫灯、玩具、松花,广东的各种名药、嵌螺钿,广西的白铜器,福建的画漆、皮枕,江苏常州篦子,宜兴陶器,河南道口锡器、剪子,河南郾城的鬃条帚,山东莱阳刻石,潍县嵌银丝,烟台座钟、挂钟,直隶保定酱菜、面酱,胜芳藕粉等。
  如果说专营国货是售品所的第一个特点,那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提倡国货的重要意义,激发群众乐于使用国货的爱国热情,以利于营业开展,就是售品所的第二个特点。宋接办工业售品总所以后,于一九一四年创办《售品所半月报》,并随时印赠国货目录,向群众介绍国货产品,研究各货销售情形,综合顾客意见,指导各有关工厂改进技术和花色品种,交流经验。一九一五年又在所内组织音乐会,一九一七年组织新剧团、魔术团,经常举行文艺演出活动。演出内容,除矫正风俗,破除迷信,揭露官僚等腐朽生活而外,以宣传提倡国货为主要目的。有时并约请各界知名人士来所登台演说,宣传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重要意义。此外,还经常举办“国货展览会”、“国货大竞卖”,出动宣传售货车,参加各地庙会(曾远至内蒙)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以济贫、赈灾、助学等方式向有关单位捐赠款项,以扩大影响。总之,宣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在提高群众对于国货的认识上,还是售品所营业的开展上,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再者,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商品进口暂时有所减少,给民族工业以发展的机会,国货货源较多,也为售品所的营业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售品所经营商品的品种,一九一四年即从原来的三百种增至七百五十种,以后逐年有所增加,一九一五年一千二百五十种,一九一六年一千九百种,一九一七年二千五百种,一九一八年三千一百种。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