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棐卿与天津东亚企业公司
五、宋棐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宋棐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方面全盘继承了其父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他吸收了欧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经验,将二者结合起来,创造出一套既含有封建主义因素,又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管理办法,从而使东亚能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得以生存。
(1)用人有术
宋棐卿非常注重用人之道。他在选拔人材方面,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条:忠诚可靠,听说听道;精明强干,富有远见,艰苦朴素,任劳任怨。
宋棐卿在选用人时,凡是不听话,不忠实于他的,一律不用。例如他的亲姑父段岳东,自恃是宋棐卿的长亲,有一次为了一件事和宋棐卿顶撞起来,宋马上将其解雇,不复录用。他说越是与他亲近的人,越应如此办理,不然工厂就无法管理。宋棐卿所选拔的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跟他一起从山东来的人,他认为这些人知根知底,忠诚可靠,老实听话,能跟他一起搞好东亚事业。象东亚厂的厂长马寿亭、第一分厂主任李静山,以及下设各部主任、车间管理人员,都是山东人。其中文化程度不高、在企业管理方面有困难者,宋棐卿通过办夜校及其他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之尽快地熟悉掌握管理技术。
宋棐卿特别注重选拔、录用有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的人。在招聘职员时,都要经过考试。例如河北工学院院长魏元光保荐了一部分该院优秀毕业生来厂工作,进厂时都经过考试后方被录取。另外东亚还从社会上以考试方式招聘了一些技术人员,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东亚的技术骨干。用内行管理生产,是宋棐卿治厂的一条重要措施。
宋棐卿对于高级技术人员,更是不惜重金礼聘。例如一九三四年公司初建之时,便以重金聘请了曾留学英国的齐鲁大学化学系主任王启承教授,担任东亚化学部主任。王启承回国后曾先后在齐鲁大学、烟台益文商专、天津南开中学等校讲授化学。他到东亚后,在毛质化验、改进染色、颜料分析、水质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东亚的毛线质量显著提高,原材料的消耗大大降低。又如设立东亚化学厂时,宋棐卿以重金聘请了一批科技人员,其中有留学英国皇家学院的北京协和医院黑热病专家冯兰洲博士,研究血清的专家杨少轩博士,药学专家程敬舆博士,心理学家何清儒博士,以及叶进荣、陈同度博士等。其他高级技术人员还有留日的农业技术工程师王绍曾、纺织工程师马师尚、留英的工程师孙金鸣等等。这些高级科技人员的待遇相当优厚,月薪均为二至三百元,而经理们的月薪不过是三百五十元左右,个别博士的工资甚至还超过了经理。此外东亚还专为博士们租了一所博士楼,并设小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从各方面照料博士们的生活。
宋棐卿的企业管理原则是内行管理外行、并教外行成为内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水平,一九三四年东亚公司开办了车间管理人员速成学习班,对管理人员讲授了从原毛加工到成品毛线的二十六道生产工序。训练班第一课讲的是盖氏对数表在生产中的应用;第二课讲机器的性能;第三课讲机器运转速度及测算产量的各种公式;第四课讲纤维间距的大小对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宋宇涵亲自授课,对学员要求很严,并且每讲完一课后,就让学员们到车间去亲自观察、操作,使参加学习的人不但很快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也学会应用。这样,原来文化水平低、缺乏生产管理经验的人,很快就成了内行,成为东亚的生产管理骨干。
宋棐卿不但要求生产管理人员要熟悉生产知识,而且还要求在厂外搞经销的人每年年底必须要回厂学习一次,在车间跟班生产,学习生产知识,熟悉产品生产的工艺程序,以便加深对产品的认识,在推销中能更好地宣传东亚毛线的优点,解答顾客对产品提出的各种问题,以达到扩大销路的目的。
宋棐卿在用人方面还有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办学校,普遍提高工人的文化教育程度,这是一项智力投资。他在厂里组织了职工青年会,该会分为德、智、体、群四部,其中智育部就是培训和提高职工文化知识,其他各部各有不同的教育内容。智育部聘请专家学者编写深入浅出的工人课本和教材,设立的夜校分为四个民众教育班,甲班学生为初中程度,所学课程除国文、数学外,还有普通英语;乙班学生为高小程度,其课程以常识、算术及初级英语为主;丙班学生一般为文盲,课程以常识、算术为主;丁班学生为女生班,其课程只有常识、《千字文》和算术。通过这些民众教育班,厂里绝大部分工人都能受到文化补习教育。
(2)精干的机构和人员
东亚公司和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一样,按公司法规定设有股东会、董事会,董事会设驻厂常务董事监督公司工作。公司经理、副经理之下,设三大部,即厂务、业务、总务,其下再分若干部门,承担各项工作。东亚公司组织机构的最大特点,就是集中在一起合署办公。经理部就设在办公大厅旁边,从经理室的窗户可以看到整个办公大厅里的工作情况。经理以身作则,准时上班。这种办公方式不但上下级之间有互相监督作用,而且遇事可及时商量解决,工作效率高,不会出现人浮于事和互相“扯皮”拖拉等现象。天津解放前,全厂职工已达一千人,而公司职员的总数却不过五十多人。
(3)对职工的精神训练
东亚公司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职工的精神训练。由于宋棐卿本人笃信基督教,因此他在公司内部极力宣传基督教义、鼓吹“博爱”、“忍耐”,以巩固其统治。在公司大楼的山墙上高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愿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作为厂训。在职工食堂的墙壁上,用油漆写着中英文对照的八个大字“军事纪律,基督精神”。在这个标语牌左边高挂着东亚公司主义的内容:①以生产辅助社会进步;②使游资游才得到互相合作;③实行劳资互惠;④为一般平民谋求福利。标语牌右边是厂歌,歌词中一方面宣传实业救国,一方面号召全体职工“爱护东亚,精诚团结”,“打起无畏精神,努力纺织生产”。宋棐卿用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向职工潜移默化地灌输了“东亚精神”。
宋棐卿请人事部主任、心理学专家何清儒编写了《东亚精神》一书,作为对职工进行精神训练的读物。书分甲、乙两种,向职员宣讲甲本,向工人宣讲乙本。宋棐卿规定,每天上班前,各车间管理人员要召集本车间全体职工进行十五分钟的“东亚精神”宣讲。此外,在公司每周一次的职员聚餐会上,也要宣讲“东亚精神”。这种聚餐会一般是由宋棐卿亲自主持,全公司的职员必须参加,有时也邀请部分工人。会上有时对一些职员的工作提出表扬或批评,最后由宋棐卿亲自训话。
另外,何清儒还以格言的形式编写了一篇<东亚铭》,内分:主义、公司之主义、作事、为人、人格、尽责、功绩、过失、耶稣圣训九个部分。各办公室都要悬挂一份<东亚铭》,并规定每个职工、职员人手一份,挂在家中,并要求职工经常熟读,牢记在心。
除了《东亚精神》、<东亚铭》而外,还编了一种内部刊物《东亚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文稿,宣传“东亚精神”。宋棐卿为了宣扬基督教思想,经常从教会请牧师来到本厂,每星期向全厂职工布道一次,吸收工人加入基督教。抗战胜利后,宋棐卿还曾请天主教枢机主教田耕莘和南京教区总主教于斌到东亚参观,信仰天主教的职工在厂里建立了公教信友协进会的组织,演出过宗教剧。另外宋棐卿还以厂内青年会德育部的名义,经常请名人来厂作道德教育方面的讲演。德育部还在工人中组织了道德研究会。宋棐卿用这些办法来控制职工的思想。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