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潘复
潘复字馨航,山东济宁人,生于一八八三年,殁于一九三六年,死时五十四岁。其父名守廉,字洁泉,笃信佛教,自称对凫老人,在潘复死后三年故去,享年九十四岁。
潘复早年曾为山西巡抚陆钟琦之幕僚。辛亥革命后,任职于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后为江苏都督府秘书。一九—三年任山东省实业司司长。一九一六年出任全国水利局副总裁。一九—九年十二月任财政部次长,一九二一年五月代理财政总长。一九二五年投靠张宗昌,任山东督署总参议。一九二六年任黄河工程督办。同年十月出任财政总长。一九二七年六月任国务总理。一九二八年六月奉系军阀失败后下野,蛰居天津作寓公。
我与潘复结识多年,尤其在他下野以后,过从更较密切。现就我所知道有关他的情况,记叙如下:
一、潘复和周自齐的关系
潘复在青年时代曾任江苏都督程德全的秘书。有一次山东都督周自齐因事和程德全会于徐州,周为联络感情起见,对程说:尊处如果有人需要安插,可请到敝处来。程回南京后,对属下说:周都督问我要人,有谁愿去,可为推荐。由于江苏的生活比山东舒适得多,所以大家皆无去意,潘复因系山东人,颇有回乡之念,即由程荐到周处。周对潘特予优遇,初委潘为劝业道道尹,旋改为实业司司长,就是后来的实业厅厅长,青云直上。潘的二夫人张静娟,原系北京名妓,和周的夫人、天津名妓王喜顺,往来密切,情同姊妹。旧社会的官场,想要飞黄腾达,除有强有力的靠山之外,就以内线的力量为最大。潘有赖于内线的作用,故为周另眼看待。—九—四年周在财政部任内,委潘以参事,为潘后来在财政部内的擢升打下基础。到—九一九年靳云鹏组阁时,由于潘和靳又有一层特殊关系,被任命为财政次长,进而代理总长。饮水思源,不能不说是由于周的一手提拔而起来的。
二、潘复和靳云鹏的关系
潘复和靳云鹏是同乡,后来又结成儿女亲家,除此之外,他们二人之间,还有一段更深的因缘。原来潘的父亲潘洁泉,在河南任州官时,其夫人生下潘复,那时靳云鹏的母亲,在山东济宁家乡里刚生了三儿云鹤不久,因家境贫苦,被潘家雇来给儿子当奶母,靳母便带着云鹤随潘家到河南任所,同时哺养云鹤和潘复,以致后来有“一个妈妈,奶出两个总理”的讹传。
潘、靳两家有这一层关系,按说应该永好无间,但是潘复和靳云鹏后来竟貌合神离。原因在于张作霖第三次进关以后,靳云鹏素以老前辈自居,认为这次内阁非他莫属,谁知潘复早把张作霖身边的王树翰、刘尚清等人拢络好了,所以他能以总长一跃而组阁。靳云鹏遭此失败,而且事起阋墙,哪能不芥蒂于心呢!
三、潘复和张宗昌的关系
一九二O年张宗昌被江西督军陈光远打败,由江西回到北京。在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和潘复交游甚密,也无非是在一起狂嫖滥赌。有一次张宗吕因有赌债一万余元无力支付,潘就叫他开边业银行的空头支票。当时边业银行经理王琦,原在潘家任管事,潘这时又在台上,王不得不付款。后来潘又送张数千元,资助他去东北投奔张作霖。到一九二四年张作霖第二次进关的时候,张宗昌出任奉军第二军副军长,后任山东督办。当时北京有个《社会日报》主笔林少泉,笔名白水,常著文抨击军阀当局,张宗昌、潘复都在挨骂之列。因林白水骂潘复为“肾囊总长”,潘对其恨之入骨,乃挑拨张宗昌叫宪兵司令捕杀林白水。当时北京的宪兵司令正是原边业银行经理王琦。潘借刀杀人,林白水终于死在北京宪兵司令的刀下。
这里附带地说明一下,王琦怎么会当上了北京宪兵司令的。当年王琦由于潘复的关系,替张宗昌付过赌债一万余元的空头支票,后来潘复一度失势,经常以赌为乐,输钱时也开边业银行的空头支票。此事终于被边业银行的总经理章瑞庭知道了,遂将王琦撤职。王下台后,借着潘复和张宗昌的交情,到东北去投奔张宗昌,后来随张宗昌到北京,当了宪兵司令。
四、潘复和奉系的关系
潘复和奉系本没有什么渊源,所以奉军前两次入关,他都没有挤上政治舞台,不过有鲍贵卿和靳云鹏的介绍,张作霖倒还赏识他。一九二四年李景林督直,潘复经我介绍,得与李景林接近,因此和张学良也拉拢上了。
一九二五年有—天,张学良、李景林、王盂钟等人,在天津小营门潘复家推牌九,当时我也在场,我们玩到夜里两、三点钟才散,最后张学良、李景林和我在潘家东楼吃夜宵。在谈话中,潘复说:“九六公债”关系我国在国际间的信用,必须加以整理,又说他有整理的办法,并表示可以藉此发一笔大财,用以利诱张、李二人。当然他的目的,是想让张学良和李景林向张作霖保举他当财政总长(后来张、李二人果然联名电奉,向大帅张作霖报告整理公债的事,并保举潘复做财政总长)。第二天晚上,李景林在潘复家宴请银行界人士,庄乐峰和我也在座。庄乐峰的儿子庄云九,在潘任财政次长代理部务的时候,曾拜潘为老师,彼此走得很近,这一天晚上饭后也来了,在大家都去打牌的时候,潘复把庄云九带到一间小屋里和他说:“市面上的九六公债可以收—收。”庄云九心领神会,猜想到他的老师一定又要登台掌握财政,对于“九六公债”定有什么计划,于是第二天到了恒源银号,就叫经理大量收购。久已价值不到一扣的“九六公债”,经他这样一买进,行情人涨,遽升到六扣以上。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正在潘等大打如意算盘的时候,发生了奉军郭松龄倒戈事件,接着西北军把李景林打退到山东去了,张学良也出了关。潘的美梦未成,“九六公债”的行情一落千丈。这一来苦了庄云九,最后还得由他父亲庄乐峰给他填上这个人亏空。
所谓“九六公债”,本是—九二二年二月间,北洋政府为偿还短期外债发行的八厘债券,总额为九千六百万元,简称为“九六公债”。此项公债除偿还日本外债三千九百余万元之外,还得偿还内债,所以又名“偿还内外短期八厘债券”。但偿还内债的五千多万元,仅付过一次利息,行市最高到过七扣,最低到一扣。由于偿还无期,终成废纸。这项公债票面较大,所以是交易所中倒把的好筹码。偿还外债的三千九百余万元,是日本通过外交关系,由我国海关盐余项下,强行扣还本息。那时的海关总税务司是英国人安格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彼此勾结,自然无事不好办的。至于偿还内债的五千多万元债券,安格联不肯担保还本付息,所以造成公债行情惨跌的局面。丧心病狂的历任财政总长,不仅不敢向外国人力争,反而操纵利用这种债券,作为发财的工具。潘复也在打“九人公债”的主意,因以前他在财政部任职时,和安格联有过联系,所以想利用安格联以“整理”为名,发一笔横财。没想到事与愿违,“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九二六年,直系孙传芳在江西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微服来天津。因为孙和潘复是同乡的关系,到津之后,先找的潘复,并在潘家和张宗昌见面。后孙传芳由张宗昌陪同去见张作霖。据说,孙传芳在张作霖面前赔罪认错,并表示今后—切都听张作霖的指挥,张对他也不咎既往,还告诉张学良等人好好地招待孙。后来孙传芳发起拜金兰谱,有张学良、张宗昌、褚玉璞、潘复、杨宇霆等人。潘复上次拉拢张学良、李景林想当财政总长未成,但总算已经和奉系攀上了关系,这次又进而与孙传芳勾结在一起,就为他后来当国务总理奠定了基础。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