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与国共军事调处
在即将签字以前,蒋介石刚结束十天旅行归来。他告诉马歇尔说,军队复员、整编和统编的计划已得到批准。2月25日下午4时,三位代表在协定上签了字。
签字仪式结束后,张治中评论说,他们的这次行动,终止了共产党和政府之间长达18年之久的斗争。他说:“众所周知,政府与中共对立达18年之久。在此期间,为中共问题、内战问题,不知牺陛多少人才,消耗国家多少元气与耽搁多少建设。今日此一方案之签订,可谓结束了18年之纠纷与对立。吾人今后一定抛弃以武器作为斗争之工具,而进入新的和平时代。全国人民所期望的和平、统一、民主、团结之国家,即将实现,本文件已赋予充分保障。”对此欠成功,他归功于马歇尔。他称赞说:“此次会议,能有如此良好结果,我愿郑重提出,应归功于伟大友人马歇尔将军。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称马将军为和平、团结、统一之接生婆者;有称为各党派尤其是政府与中共合作之媒人者;亦有谓马氏为美国政府与人民派来中国之和平使者。此等说法,马将军均可当之无愧。中国此次和平统一得以实现,实应归功于伟大的友人。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与崇高的敬意。”
马歇尔在签字仪式结束时说:“这项协定是中国的希望。我相信它将不会被少数顽固分子所破坏。那些少数顽固分子,是为了自私自利,不惜摧毁中国大多数人民所渴望的和平与繁荣,置人民的生存权利于不顾。所以,除非这项协定能起作用,否则一切纯属幻想,停战会成为毫无意义的事情,而政治协商会议也不过是一个单调的辩论团体而已。”他说的话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震动。
停战协定的签字是马歇尔使命的顶点。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就给多年来一直在战争和混乱中的中国带来和解和希望。但那不是真正的和平,有些人是永远不肯和解的,他们坚持顽固的态度,认为中国的和平与繁荣只有靠他们的统治地位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对马歇尔的赞扬便成为毫无意义。若干周以后,马歇尔就意识到他从协定的签订中,并未取得多大成就。
停战谈判、政治解决和军队整编已经同时并举,可是国共双方的利害冲突,却增加了军事调处执行部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冲击了马歇尔开展工作的气氛。1月中,三人小组所指派的代表还没有来得及由渝飞平建立军调部,周恩来已指控国民党军队违反停战协定,进军热河和河北东部;张群则以共军早已企图占领豫北作为反驳。三人小组下令对违反协定事件进行调查。
双方都提出大量的证据资料。马歇尔试图采取安抚策略,一方面告诉周,他的指控有许多可以交由军调部处理;另方面示意张群,如果政府军不信守停战协定,将置蒋委员长于难堪的地位。
华北的战争冲突刚刚平息,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跟着又汇报了满洲的政治问题。他最近召见苏联驻华大使,指责苏联没有遵照中苏条约的规定,于2月1日撤走在满洲的驻军。王认为,苏联方面是根据中国对苏联要求的战利品能做出多大让步,来确定其撤军速度的。苏联对满洲的煤矿、水电站、未来的空运事业,总之,满洲的全部经济事业,都想拥有50%的所有权或股权,它的要求大大超过了合法的限度。
马歇尔提醒王世杰,满洲当前的形势,充分说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有必要尽快团结起来,以减缓对苏联的屈从。他劝告王世杰,除了在中苏条约的基础上达成有限度的解决办法外,对于战利品问题千万不要向苏联作任何承诺。
马歇尔认为“满洲问题可能比目前任何其他问题更危及世界的和谐。”他向杜鲁门建议:应尽快促使中国实现团结统一;将中国战区司令部改组为美国军事顾问团;美国海军陆战队应尽早撤离,转移驻地;国民政府应该宣布要求派军队去日本,并把满洲问题提交远东委员会,以加强国民政府的地位。倘若统一实现,美军撤离,中国军队又参加驻日盟国占领军,他们的状况就会有所加强。
在国共冲突战地,执行小组的工作有些进展,然而,令人焦虑的事件仍不断发生。国民党的军队司令官们不承认共产党军队是正规部队,只说是游击队。饶伯森请求马歇尔让蒋介石下令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不久,在北平有500名国民党员闯入军事调处执行部举行示威,反对共产党,抗议书是写给蒋介石的。接着,在其他地区又有多起游行示威发生,这大概是蒋的支持者指示干的。23日,重庆1万名大学生游行,要求交还满洲,撤走苏军。随后,又发生一小群人捣毁中共和民主同盟的新闻机构,甚至骚扰中共代表驻地的事件。美国大使馆参赞史密斯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二陈系主使的,目的是阻挠政治协商会议的贯彻实行。
周恩来于重庆事件发生两天后提出指控。马歇尔向周说,错误不全在一方,因为延安最近关于满洲的新闻报道引起新的争论。周对这种责难极力摆脱,宣称共产党同意大部分在满洲的共军复员,同时也未反对政府五个军进驻满洲。
虽然类似纠纷时有发生,马歇尔觉得停战谈判进行得还算顺利。早在2月21日他就认为他可以在3月中旬返美一行。他22日写给他的战时作战助手弗兰克·麦卡锡的一封信中说,“务请保密。我打算返美一行,停留四五周时间,在华盛顿接洽有关贷款、剩余物资以及安排船运等事项。回中国时接我夫人同行,在中国再住上几个月,大约到八九月间,任务就可完成。我想推荐魏德迈担任大使,接替我的工作。……我还得继续留在中国一个时期,以便在讨论组织联合政府时,如发生双方互不信任,能发挥平衡作用。”
行前,马歇尔要办的事情很多,他要立即飞赴华北会同三人小组的张治中、周恩来,听取军调部汇报各城市战地执行小组工作情况,解决各地干扰停战的实际问题。当时的兆头有些不妙,但是,当他离开重庆时,至少会使他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略感轻松一些。
当天下午,三人小组在北平听取了军调部饶伯森的汇报,随后,马歇尔召集执行部工作人员在附近一个礼堂讲话。他盛赞军调部派出的战地执行小组深入边远地区促进和平,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天,马歇尔设法力促双方取得一致意见。他说:“我想,此时此地我们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不再计较过去而关心未来。在情况还没有恢复正常之前,大家都要防止感情用事。我们当前的工作十分伟大,决不能因为小的意见分歧而导致工作陷于停顿,无论这分歧在当地看来有多么大。”
3月2日,马歇尔一行抵达济南。他表扬了克服困难、艰苦工作的济南执行小组,他意识到,地方当局很可能反对不理解地方全面情况的执行小组和军调部干涉地方事务。不过他认为,任何事情需要有个仲裁人,好比球赛一样,不论裁判多么不受欢迎,比赛双方都承认总得有裁判的权威才行。
在太原,三人小组十分耐心地听取了当地双方的互相指责,诸如拖延移交地盘、铁路和缴获日军军火问题,拆迁铁路沿线障碍物的纠纷问题,以及抵制执行小组加速实现停火的问题等等。最后,张治中提议双方停止争论谁是谁非,所有问题按军调部的决定处理。周恩来立即表示同意。马歇·尔感到此行不虚,很受鼓舞。
这次巡视旅行,延安是主要停留点。自从上年12月以来,马歇尔差不多天天听到一些有关毛泽东的消息。他还体会到,无论他从周恩来处得到什么同意,仍要由延安中共中央做最后决定。这次来到延安,他终于和这位中国共产党主席见了面。初见之下,马歇尔觉得,体型发胖的毛泽东,远不如细高英俊的周恩来给人印象深刻。
马歇尔有意把毛和蒋拉得更接近些。自从1945年11月27日苏联和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条约,苏联同意撤出沈阳和长春的苏军,由国民政府军队开进接收,并答应于1946年1月全部撤出满洲。这一协议使中共阻止国民党军进入满洲的企图受到压制。从此,延安方面对美国的态度稍有改变,勉勉强强地不再对美国提出尖锐批评,也不再提美军撤离华北等等。
然而,情况很快发生变化,很多事实表明,在满洲问题上,凡是对国民党方面和美国方面有利的措施,都引起共产党人越来越大的不满。中共不断批评指责美国的立场,愤怒攻击蒋的反动政策,这些迹象都表明,他们对马歇尔想要实现的一切,日益不能容忍。
马歇尔不知道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有多大控制力,但他意识到毛本人是使华北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人物。
毛泽东答应凡是达成协议的一切条款,中共都遵守执行。马歇尔称赞了周恩来在旷日持久的重庆谈判中所表现的友谊和合作精神,接着申明他无意干涉中国的事务,只强调中国需要实现停战。然后,他直接向毛泽东陈述了他向蒋介石表达过的意见:除非中国走向团结统一,美国将不再给予援助。(尽管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一旦实现团结统一,美援既给国民党、也给共产党。无奈毛泽东并不想依靠这种援助。)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