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与天津
黎元洪是我的外祖父,虽然我出生时他早已去世,但是母亲和大舅及其他亲朋好友却常常给我讲起外祖父生前的一些事情,使我从小就对这位曾经叱咤中国政坛的外祖父,有了较多的了解。后来,又读了一些中国近代史方面的书,对外祖父及北洋时期的历史就更有进一步的了解。几年前大舅病重卧床期间,我每日侍守身旁,又听大舅讲了很多关于外祖父及家里的一些事情。现在根据记忆和记录,将与天津有关的史料整理出来,算是我为这位从未见过面的外祖父做一点点事情吧,
一、求学津门
黎元洪于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十九日出生在湖北黄陂。8岁时(1872年)随父黎朝相迁居直隶北塘(今属天津塘沽区)。10岁时在北塘从学李雨霖先生读私塾。老师极喜黎元洪之忠厚朴实,教其书法作文。元洪14岁时(1878年)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吴达三的女儿吴敬君结为夫妻。敬君小元洪6岁,故童养于北塘。
元洪15岁时,其母陈氏因产后失调,兼受暑热,不幸病逝,元洪悲哀不堪。其师李雨霖夫妇怜元洪年幼失母,对元洪备加爱护关怀。元洪17岁时,其父已在清军中升为都司,并在北塘续娶崔氏为妻。元洪因常到父亲兵营中去,并经常观看军事操练,故对军事非常感兴趣,于是立志学习军事,以强中国。
及元洪19岁时(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军事。水师学堂是新式学堂,元洪在学校里学习了英语,代数,几何,物理,化学,世界地理等课程,此外他还学习了绘图测量及操演枪炮,鱼雷,机器等技术,并攻读机械科。这些课程使元洪学到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世界知识和军事知识,使他大开眼界。
1884年阴历正月三十日,元洪父亲因暴病不幸去世。元洪在津闻讯后急忙赶往北塘,及至到家时父亲已经咽气。元洪深感悲痛,并为未及见父亲最后一面而内疚。其父临终前曾给元洪留有遗言,告诫元洪一定要努力求学深造,谨慎处世,学成后一定要为百姓办事。又嘱元洪对幼弟元泽务须友爱,对继母要尽孝道云云。元洪协助继母料理丧事,将其父葬于北塘,并告假在家居丧至年终。次年春天,元洪返回水师学堂继续求学。元洪在校时,不仅勤奋学习,对同学亦很关心,同学如遇困难,他总是热心帮助。元洪在课余还常练习骑马,擅长马术,遇有烈马亦不在话下。每次放假回家,元洪对继母和幼弟亦是非常孝敬和友爱,继母深为感动。黎元洪在校表现,受到总办周馥和监督严复的器重。
经过刻苦学习,元洪已掌握轮机、驾驶技术,对引擎修造学尤具心得。他每学期学习成绩在水师学堂总是优等,在教练舰上的实习成绩也名列前茅,故深得海军监督萨镇冰之器重,同时也受到同学们的赞赏。毕业前,总办周馥和监督严复给予元洪特别嘉奖。1889年春天,元洪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正式毕业,并被派往德国留学。从此,黎元洪结束了他在天津度过的青少年时代。
二、第一次引退返回天津
1917年黎元洪因对德国宣战问题,与段祺瑞争持不下,导致府,院交恶,极不相容。以后黎元洪在国会的支持下,罢免了段祺瑞国务总理之职。段不仅不承认这个罢免,而且在天津暗地唆使张勋带兵进京威逼国会。然而张勋却有自己的打算,带兵进京后即搞了复辟,拥戴废帝溥仪重新出来当皇帝。在张勋的威逼下,元洪无奈,请冯国璋代理总统之职,并请段祺瑞出面讨伐张勋,
自己则通电全国,辞去大总统职务,躲避于日本公使馆。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并去日本公使馆请黎元洪复出,继续任大总统。黎元洪则深厌北洋政坛之黑暗,即通电全国引咎辞职。他在通电中说:“元洪已于本日移居东厂胡同,即赴津宅休养。此次去职,负疚孔多,以后息歇家园,不问政治,特此奉闻。”1917年8月28日,黎元洪辞职离京,返回天津英租界私宅。黎返津后,闭门谢客,,不问政治。南方军政府成立时,曾派人来津接黎南下主政,段祺瑞恐黎元洪被南方军政府利用,派王士珍去津催促黎返京。但黎因无意重新卷入政治漩涡,故两者皆谢却之。1918年1月冯国璋又派人去津迎黎返京复职,黎称病不见。不久冯又派专使赴津接黎回京居住,以息流言,黎对专使表示谢意,并请向冯解释,自己已厌倦政治,不再出山。
黎元洪自辞去总统职务后,息居津门,闭口不谈政治。尤其当时北方政局混乱,元洪更是杜门谢客,不问政事。唯在宅闲读书习字,或在园内种花剪草,或偕家人出外看电影、散步,有时也骑骑马。这期间,元洪对投资实业颇感兴趣,他曾与一个美国人华克合作,开办了中美实业公司,并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另外,他还应湖北黄陂私立前川中学之请,捐赠银元3万元,作为兴建校舍之费用,另外又赞助梁启超巨款,用于在上海余村园筹建松坡图书馆,以纪念蔡锷护国之功。
黎元洪引退居津期间,常常反思自己的从政生涯,他给袁世凯当副总统时,因对袁“矢志共和”的谎言认识不清,上过袁的当,任大总统时,又因段祺瑞独断专行,咄咄逼人而吃过不少苦头。每当他回忆起这些往事,感到从政如在瞬息万变的惊涛骇浪中行船,搞不好就会船覆人亡,因而心中尚存余悸,故他引退后,连北洋政府每月致送的1000元公费都坚辞不收,唯恐再卷入政治漩涡。
但以黎元洪的身份,在当时完全脱离政治也不可能。1918年,当南北双方政府军队集结于湖北境内,一场内战即将爆发时,汉口各界人士——致敬请黎元洪出面调停。黎为避免内战,曾派其秘书郭泰祺赴广州与陆荣廷等人会晤,劝说要以国事为重,毋走极端。同时黎还派人赴京拜见冯国璋,申述其调停时局意见,力劝南北双方罢战议和。
1922年直系军阀津保派头目曹锟,吴佩孚等为了达到篡政目的,打着“恢复法统”。“实现南北统一”的旗号,威逼徐世昌辞去总统之职,恢复黎元洪的总统职位。曹,吴向全国发出通电,主张请黎复职,恢复旧会。结果通电得到各省响应,拥黎复职的文电如雪片飞至京津。1922年6月2日徐世昌正式通电辞职,而拥黎复出的文电及登门劝驾的说客,更是一日多过一日。
6月3日黎发出通电,表示自己已引退,不愿再复职。但同时他在会见各国记者时说: “找身为中华民国国民之一份子,既然各方面基于救国热忱,力促复职,我岂能置之不顾,再事高蹈?迫不得已,也只有牺牲个人之安危,再跳入火坑……。”
6月5日,黎公馆门庭若市,各方代表40余人麇集黎府,促请黎元洪尽快复职。黎当晚设宴招待各方代表,并在宴会中提出四项主张,以作为复职的条件。四项主张是:1.南北统一,2.恢复国会,3.废督裁兵,4.财政公开。当晚吴佩孚的代表李卓章便给吴打电话,转述黎的四项主张,并认为黎复职已无问题。吴听后大喜,决定第二天亲乘专车赴津迎黎返京复职。吴见黎后,二人交换了对政局的看法,并对复职一事细节问题进行了讨论。黎提出以“废督裁兵”为复职先决条件,并以此通电全国。
6月7日曹锟,田中玉等复电,表示愿首先废督裁兵,并促黎早日复职。 6月10日黎元洪发出通电,谓“废督裁兵”之主张已获各省督军拥护,宣布于次日入京复职。6月11日上午十一时零五分黎元洪乘专车从天津抵达北京,又开始了他新的从政生涯。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