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
第二批
市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
第二批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
第二批
 
 
 

杨柳青木版年画
视 频


  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明弘治4年(1491年)有官吏上书朝廷:“天津之地 ,水陆咽喉,所系甚重”。优越的地理位置 ,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 、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她创始于明末,鼎盛于清朝,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维系津沽民族情感的纽带。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 。明永乐年间(距今600年),沟通
中国南北水陆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开通和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 ,经济日益繁荣,加之镇外盛产杜梨木,非常适宜雕刻画版,杨柳青木版年画即随之兴起 ,并日益走向兴盛。曾于此时全镇及周边村庄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尤以抗日时期损失惨重 ,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多次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使之枯木逢春。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 ,刻工精美 、绘制细腻 、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 。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 、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挖掘 、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她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 ,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性试点项目 。 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作品:《连年有余》
  珍贵收藏:《杨妃醉酒》(清·贡尖粗活镜片)      《桃园问津图》(清·贡尖画芯)
        《果仙敬月》(清·贡尖画芯)       《列国楚灵王贪恋细腰宫》(清·贡尖二细立轴)
        《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清·贡尖镜片) 《武判》(清·贡尖镜片)
        《八秩荣庆八宝中堂》(明代)
  历史文物:建国后收集到的年画古版,现存于天津杨柳青画社 
        清中期年画残版《救劫图》
        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年画普查征集的部分画版  
  领导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