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泥人张彩塑 |
|
|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 、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 ,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 ,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张明山(1826年至1906年)先生创办家庭作坊 ,6岁起随父捏制泥人,18岁即在民间名震一时,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技艺高深、触手成像”,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成为中
|
|
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解放前战祸动乱,张氏家族无法藉以维生,艺人大多改行,泥人张彩塑濒临艺绝人亡之境。解放后 ,党和政府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扶持 、发展的政策,使这株优秀的民间艺术奇葩枯木逢春。张家几代多名艺人相继受聘于津京两地文艺创作、传承和教学等部门工作,建立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特别是第四代传人张铭同志在主持彩塑工作室领导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培养了大批非张氏传人 ,使家传手工技艺具有了社会化属性。自解放以来泥人张彩塑业的发展 ,也确立了工作室泥人张彩塑传承人的主要地位,以及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工作室在继承、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言:“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彩塑工作室曾两次进京举办泥人张彩塑优秀作品专题展览 ,当年周恩来总理曾委派邓颖超、陈毅同志主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会开幕仪式。1964年以后,在历届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展中 ,先后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 ,像北京郑于鹤的《等等爷爷》、沈吉的《帆》、张锠的《朱老忠》,天津杨志忠的《卖身契》、张乃英的《白求恩》、逯彤的《山里人》、傅长圣的《金婆、银婆》等优秀作品。
泥人张几代艺人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市场 。每年到彩塑工作室参观的中外游客达百万人以上。同时,泥人张彩塑还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1915年,在国际性的展览会上 ,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赛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 、在南洋各地展览会上,荣获的奖状和奖牌有20余件,有些国家还标明“中国特产作为藏品陈列”,当时国内外报刊多有赞美和评述文章 。彩塑工作室于1983年在日本芦屋市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建立了专题陈列室,1999年为荷兰哈仁制作140尊市井人物,2000年为台湾客人制作了中华百帝像,彩塑《邓小平接见吴作栋》被新加坡总统府视为珍品收藏……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其从佛殿神堂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它伴随着对民间艺术的雅化和对古典文学艺术的俗化过程,发展了民间艺术 ,使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郭沫若、徐悲鸿、赵朴初等曾分别题诗、题词、著文,予以颂扬。
泥人张彩塑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人张彩塑作品欣赏:泥人张张明山的作品《少女》
泥人张张玉亭作品《吹糖人》、《看手相》
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付长圣作品《逗你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