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和谐社会 >> 理论前沿
 
        发挥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精神支撑作用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2006-12-04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出,并深刻指明了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强大精神支撑作用。
  发挥思想导向作用,奠定社会和谐的强大思想基础
  发挥和谐文化的思想导向作用,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思想导向是文化最基本的功能。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需要通过建设一定的文化,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为其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没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没有思想上的和谐,就难以形成社会凝聚力,就无法达到全社会的团结一致,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和谐文化的思想导向作用是由和谐文化的性质决定的。建设和谐文化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围绕推进社会和谐的基本目标展开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和谐文化体现和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即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和共同理想。发挥和谐文化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要通过建设和谐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抵制和消除落后、腐朽思潮的影响,推动和促进先进、文明思潮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培育共同理想,形成强大的社会向心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充分发挥和谐文化的强大思想导向作用,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关系。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成员中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在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在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上,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比较中发展,成为引导各种社会思潮的核心。在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上,要坚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使和谐文化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
  发挥和谐文化的思想导向作用,必须把培育共同理想当作一项基础性工程长抓不懈。共同理想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推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 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 这就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放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涵,也拓展了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形成社会和谐的强大的凝聚力。
  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倡导社会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
  和谐文化通过价值建构,形成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能够对社会和谐发挥巨大的价值引领作用。在任何社会中,只有确立和培育统一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才能使人们在行动上保持一致,也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样化的态势。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加紧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巩固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充分发挥和谐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内容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根基,必须在和谐文化建设实践中,大力建设和巩固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此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来培育。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和最高价值取向。因此,和谐文化建设要通过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人的利益的尊重,对人权的保障,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的关注,在全社会确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从而筑牢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培育引领社会前进的正确价值导向。同时,还要大力倡导和谐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差异和矛盾的社会。和谐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有利于弘扬正气、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形成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氛围。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这要求我们在全社会培养人们的和谐意识、和谐精神,促进各种社会和谐因素的生长和发展,营造和谐的关系和气氛,形成和平、合理、协调、合作、和睦的社会秩序。因此,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把培养和确立和谐的价值理念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坚持不懈的倡导和宣传,树立起全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使和谐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
  发挥道德规范作用,构筑社会和谐的坚强道德支撑
  形成共同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属于意识形态,主要是通过一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内部是否和谐和睦,社会关系是否协调顺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道德水准和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相应的道德水准,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因此,道德建设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功能。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受益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有着强烈的忧虑。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道德支撑。
                                         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