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使“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告诉我们,在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过程中,总要有一定的文化来支撑和推动。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育和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呢?根据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下功夫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如果不能形成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人与人和谐相处需要和谐文化熏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是因为,人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元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基本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和睦相处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言行总是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社会也不是由互不联系的单个人所组成的,而是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具有不同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由此决定了,要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格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在具有相同利益的人之间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在具有不同利益的人之间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这种不同利益是否是根本对立的,只要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就应该以“和”的精神来协调和处理。应该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除了极少量敌我矛盾外,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完全可以在“和”的精神下认识和处理这些利益关系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无论在具有相同利益的人们还是在具有不同利益的人们之间 ,都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和”的精神或理念。“和”从来就是一种文化 ,是需要人们精心培育和建设的文化 。在中国文字中,“和”是从“龢”简化为“咊”,再从“咊”转化而来的。“龢”的字义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这是农耕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物质和文化生活追求。这种追求积淀下来,形成了一种美好的“和”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不仅把人们对“和”的追求上升到了新的境界,而且为“和”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 。因此,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和谐文化的培育和熏陶 ,引导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时候 ,以和为贵,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做起,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需要和谐文化指导
在我们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相处的时候,不难发现,人们面对的不只是单个的人,还有整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于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了。这个问题,就是人与社会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也即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如果说,解决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主要靠的是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规范人的言行,那么,解决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问题,就不仅仅要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要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深化改革。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确保这样的社会建设能够全面推进并获得成功,还必须建立起全社会都能够认同的社会规范。这种社会规范,包括凝聚和约束社会全体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法制意识和伦理道德,等等。这是什么?这就是和谐文化。因此,形成这些社会规范的过程,就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强调只有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文化,才能对这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起到伟大的反作用 。也就是说 ,如果我们生活中的文化不能反映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要求,那么,这种文化就有可能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到负面的反作用。我们之所以要注意这个问题,是因为社会和谐是我们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新构想。我们原来的文化建设中有些元素同这个构想是适应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适应(比如“斗争哲学”),至于近些年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荣辱倒错、正不压邪等风气更是人民群众非常反感,干扰和谐社会建设的。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所以,在处理人与社会之间如何和谐相处这一问题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大家都能认同并遵循的,体现每个人都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样一种“和”的精神的社会规范。当然,它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即刻形成的,而是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才能逐步建成和发展的。因此,今天我们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只有在这样的和谐文化指导下,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