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政务信息>>专题专栏>>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产业由大到强  
 

  随文化产业又被称为创意产业,特别强调创意,强调创新。凡是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无不具有较强的创意能力。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文化资源只是一个先在的优势条件,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强大的创意能力,来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新鲜的时代感强的文化名牌,那么再优秀的文化资源也只是形同虚设,文化产业的实力也不会太强。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能力尚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创新不足。文化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最能体现创意价值、最具含金量的核心层所占比重轻。原创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精品力作少,新创的时代感强、影响面广、符合时尚审美要求的知名文化名牌比较缺乏,直接导致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二是形式创新不够。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于文化领域,改造传统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创造新的文化样式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乃至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创意形式与手段还不够丰富。互联网的新引擎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尚不具备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三是业态创新的能力尚不够强大。 传统文化产业升级转换慢,借助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而兴起的非传统文化产业项目所占比例少,比如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网络动漫游戏、数字化出版、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等,缺乏与数字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与产业链延伸,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四是创意人才群体比较弱小。人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当前,我国在高端原创人才、推动创意内容市场化产业化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将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方面比较短缺。创意人才培养的观念、模式、环境,创意人才的开发、管理、使用以及政策保障、激励机制方面都有待加强。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新技术环境的新型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释放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创意力量自由迸发,这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其次要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打造创意充盈、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产品,形成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是文化产业的基础,是产业延伸的依托,是价值扩展的源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要跳出文化资源大国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充分发挥知识、智慧、创造、创新的才能,创造出既富有浓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原创产品,形成创意文化新品牌;要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挖掘国内外文化资源精华,打造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世界价值兼备的文化原创精品。再者要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拓展文化传播手段。不断探索新的、符合时代特征与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独具创意、别致多样、引人入胜的艺术传播方式,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特别要借助高科技力量,推动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 另外要积极催生以高科技与创意为支撑的新型文化业态。 在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依托互联网、移动网络以及数字处理技术而形成的数字化视听新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形成以高科技为载体、智力高度密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型高端产业。五要提供创意人才队伍支撑。文化产业的高科技特性势必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要加大培养力度,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要善于借力,注意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以及经营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要建立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才情与活力,实现创新人才竞争性的自由流动,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2010-11-19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