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
|
艺术动态 |
|
|
青年京剧团《十三妹》演出现场,本没有演出任务的孟广禄,也在后台随时准备上场──
台前幕后一棵菜“包公”候场“十三妹”
|
|
|
9月4日晚,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在中华剧院奉献闫巍主演的《十三妹》。舞台上,十三妹飒爽英姿,行侠仗义,武功飘逸洒脱;而在后台、在侧幕,团长孟广禄却扮上“包拯”,时刻准备上场。可《十三妹》这出戏并没有“包拯”的角色啊,这是要唱哪一出呢?
记者细一问,这戏中还真有戏。9月初,青年京剧团排出了连续六天的“梅花竞放庆全运” 系列演出,包括闫巍的《十三妹》。2日那天,闫巍上午响排《十三妹》,下午排练清唱,工作一天回到宿舍, 突然觉着嗓子不顺,清清嗓子试着说话,竟然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了,闫巍急坏了。因为按照演出安排,转天她要参加张克专场的清唱,再转天,就是她自己主演的《十三妹》。
演出在即却突然失声,这可怎么办?难道要回戏吗?闫巍心急如焚。她急忙找到团内业务科的洪军,强顶着用气声说明情况。洪军听后马上联系医生。经过诊断,医生判断闫巍是“急性喉炎水肿”,鉴于演出时间紧迫,要使用激素,打针、吃药、雾化多管齐下治疗,才能保证嗓子的基本发声。
梨园行有句老话:“死也要死在台上”,如果真的回戏,那就是辜负观众的期望。正当闫巍惴惴不安时,团长孟广禄来电话了:“别着急,放心大胆歇着。戏的事你先别想。如果真的上不去,我顶上!”笃定又亲切的话语,让闫巍一下子吃了定心丸。
经过积极治疗,时至3日,闫巍的嗓子逐渐恢复, 但这次失声猝不及防,她心里依旧犯嘀咕。“我这是突然哑的,万一演出半截又哑了, 可怎么办啊?”“别担心,我跟孙丽英就在后台盯着,如果你在台上出不来音儿, 我们立马就上。”孟广禄周密的预案,再一次消除了闫巍的后顾之忧。感受着师哥师姐们的爱护,闫巍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日演出当天,孟广禄早早就来到后台给闫巍把场。孟广禄跟孙丽英扮上戏,一直“驻守” 后台,以便随时救场。演员上台需要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而这样的时刻待命,也是一种压力和考验。
演出一切顺利。谢幕时,观众情不自禁涌向台前喝彩,闫巍这才激动地跟大家透了底。精彩演出的背后,是青年京剧团每一个演职员的相互帮扶和团结协作。在演员、观众共同的掌声中,孟广禄走上了舞台。面对台上携手几十年的同仁,面对台下热情洋溢的观众,只一句“感谢”,这个舞台上的“铁面包公”不禁热泪盈眶,闫巍也情不自禁拥抱爱护自己的老大哥。戏里的人物忠肝义胆、古道热肠,而这种中华美德,不止于戏里,更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6日,青年京剧团“梅花竞放庆全运”的演出圆满收官了。回想这件事,孟广禄依然有些激动,他坦言:“演出‘一棵菜’、观众至上、戏比天大,这是对事业的态度。有态度,才能更好地把中国民族精神体现出来,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使命担当。”
|
|
|
2017-09-12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