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
|
艺术动态 |
|
|
作为老戏《琼林宴》的复排编剧,刘连群在称赞满台好演员的同时,也感慨一出经典老戏重现舞台的不易——
老戏改编,难在“古味”
|
|
|
由天津京剧院制作并演出的《琼林宴》(《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日前在滨湖剧院演出。该剧由王平、邓沐玮主演,是为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谭富英诞辰111周年推出的。作为这一版的编剧,刘连群对记者感慨:“改编难,为老戏修旧如旧、增首易尾,难上加难。”
老专家的新挑战
《琼林宴》出自《三侠五义》,滇剧、汉剧、湘剧、秦腔、徽剧、桂剧都有此剧目。京剧版《琼林宴》是谭鑫培先生的代表作。其中《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在嬉笑怒骂间传递出荒诞讽刺的人生况味。这出戏以前曾有《黑驴告状》《包公下阴》《借尸还阳》等后续使情节完整,如今已经不多演了。现在所称的全本,一般就指《问樵闹府·打棍出箱》。
2016年,刘连群受邀进行该剧的改编,使剧情更饱满,符合现代人的观赏需求。刘连群坦言:“这是我头一次为传统老戏进行如此改编。《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的精华显然不能动。这三折唱念做武俱全,在表演艺术上非常有特色,吊毛、抢背、铁板桥以及水袖、髯口等各方面的功夫,要求老生演员不仅唱工、表演好,还得技术全面,在人物塑造上别具一格。这出戏在京剧艺术的传承上很有代表性。”
保留原作品精华
老戏改编,难就难在保持“古味”。老戏与新编戏最大的不同在场次上。刘连群向记者介绍:“传统戏舞台的场次是行云流水式的点线组合,有二道幕,演出每一场的情节是连贯不断的。新编现代戏是话剧式、板块式的。”此外,增添头尾之后,全剧风格要统一,角色设计、唱词、情节设置、场次安排,甚至演奏、曲牌等等全部按传统样式来,这样才协调。保留原作品的精华,就像镶嵌明珠一样把这最重要的三折镶嵌到改编故事之中。刘连群介绍,《琼林宴》创作前后有一年时间。
是保护更是创新
尽管从改编的角度讲,这一版《琼林宴》创新之处并不多,甚至许多第一次看这出戏的观众分不清哪里是增,哪里是减,在刘连群看来,这正是“修旧如旧”“量体裁衣”该有的尺寸。“改编本身就是创新,改编可以根据旧有的元素再创作。不能片面地强调原创,丢弃艺术创作累积式发展的规律。允许多种方式的创作,这样创作的路子才越走越宽。”刘连群说。
他举例说:“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剧目《将相和》《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都是利用原有素材和主题进行创作的。 京剧要发展,也要尊重京剧的本体规律。即便是新编样式, 也要尊重京剧的本体艺术规律。京剧的美来自于‘讲究’二字。这些‘讲究’丢弃了就不是京剧了。盲目地学习现代舞台艺术强行嫁接,把京剧自身独特的舞台魅力丢弃了就得不偿失了。”
这次重排《琼林宴》, 刘连群还特别感谢天津京剧院的满台好演员:“一场好的演出, 是所有环节通力配合的结果。王平、邓沐玮等优秀演员为观众带来高水平的演出,每个环节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最终成就了经典。”
|
|
|
2017-09-01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