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歌剧创作不能脱离“喜闻乐见”
——访著名歌唱家李光羲

 
    日前,著名歌唱家李光羲现身天津大剧院,为家乡观众带来了一堂“一个老演员的歌剧情怀”的主题讲座。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歌剧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乐坛著名的“常青树”,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李光羲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公众视野中,通过演出、讲座、教学等活动为歌剧及音乐事业做了许多工作。春节前回到家乡的李光羲精神很好,讲座前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对歌剧、流行音乐等话题侃侃而谈。  
  1955年,李光羲成功主演了新中国第一部西洋歌剧《茶花女》,赢得了“歌剧王子”的美誉,经历了中国歌剧全部历程的李光羲对记者说,现在国内歌剧创作非常繁荣,各地都在推出歌剧,但是真正能让观众记住的作品并不多,这是值得深思的。 谈到原因,李光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当前的文艺形式太丰富了,每个文艺种类的空间都被压缩。其次就是歌剧的创作难度大、制作周期长,被称作艺术中的“重工业”,出精品更是难上加难。他还表示,歌剧应该做到“喜闻乐见”,如果一部歌剧的旋律不能让大众传唱,那就是失败的,而现在许多创作者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用很多现代派技巧甚至标新立异的手法创作歌剧,或者片面追求大乐队、大场面,这样的作品注定流传不下来。“现在很多文艺作品都在讲走市场,什么是走市场?在我看来,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艺术创作上,李光羲是一位严肃主义者,而在生活中,他对新事物却非常宽容。2014年,他在一台晚会上与杨洪基、刘秉义表演的流行歌曲翻唱节目《狂野之音》曾火爆网络,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会“卖萌”的可爱老人。在李光羲看来,只要符合主流文化,真正优秀,艺术就没有“门户之分”。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港台流行文化的涌入,他特地找了一些流行歌曲听,发现确实好听、动人,于是喜欢上了翻唱,自己还录了唱片。他说:“流行歌曲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门槛低,演唱不需要我们这样经过严格、科学的训练,只要你能听见、听发音,就能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李光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时代歌者”, 他的许多作品都与时代紧紧相连, 如《茶花女》是中国歌剧的一个里程碑,《祝酒歌》抒发了当时人们对粉碎“四人帮”、迎接新生活的激动心情,《周总理,您在哪里》则表达了人民对敬爱总理的怀念。李光羲说:“我从上世纪50年代走上舞台,就有观众喜欢我唱歌,到现在63年了。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是随着我们的时代一起走的。1964年,我在大歌舞《东方红》中演唱了《松花江上》,前不久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念演出,很多当年的老艺术家都不在或是不能唱了,我还能登台演唱。唱完很多观众都对我说‘李老师您是最动人的,保持了当年的光彩’,我当时想,只要我还能唱,只要能让你们喜欢,我就不顾一切唱下去。我这辈子走过的艺术道路无愧良心,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就是我身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2017-01-20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