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笑把失子做惊鸿——记《乾坤福寿镜》

 
    她,是命运坎坷的官宦之妻,原本富贵平静的生活,因身旁蛇蝎女子的恶毒“妒忌”而变得走投无路,失魂疯魔;
  她, 是戏剧舞台上的中流砥柱, 历尽戏剧人物的饥寒冷暖,身为人妻人母,自己的生活、事业围绕着戏剧起起落落;
  一部学演了二十多年的《乾坤福寿镜》, 让身为演员的她与故事里的她, 两位穿越时空的女子,你演绎着我的故事,我延长着你的生命。
  天津京剧院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剧目《乾坤福寿镜》, 今年启动了全国巡演的征程。 在走过了青岛、烟台、上海、武汉等几大文化重镇之后,六月伊始,剧组来到冰城哈尔滨,为那里的观众带来这部经典之作。
  虽然这部剧最终以“中立偏喜”的风格落幕,但我依旧愿意将它归为不折不扣的悲剧行列,辗转故事情节的设计常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剧情一开始,胡氏还未出场,便与众不同她“怀六甲十四月尚未分娩”,因而遭到相公之妾徐氏“借题发挥”,徐氏勾结以编造“预言”谋生的算命先生,内外加工动摇胡氏相公梅俊心智,以“门楣不利”之嫌欲将胡氏置于死地。在梅俊“左右为难”之际,胡氏的家庭地位随着这须臾间的犹豫而变得土崩瓦解,死神第一次向她的生命逼近。
  一个好故事的成功之处, 就是如何处理“置之死地而后生”。 家庭的阴谋将胡氏推到生活绝境,而绝处逢生的转机,就是戏剧高于常态生活的艺术升华。胡氏百口莫辩关头,义仆寿春挺身而出,鼓励胡氏坚持活命为本再做道理,二人怀揣祖传福寿镜弃家逃走, 投奔远亲。 就这样,从胡氏迈出家门的瞬间,开始了一波三折的“逃生之旅”。而每一次“遭遇”都成为戏剧表演手段的绝佳机遇,“终于等到你,我的程式化施展天地。”
  两个弱女子深夜出逃,一个还身怀重孕,这样的故事情节何愁没有“戏”?首先是创作者为主仆二人设计的“天不逢时”。 出逃滑雨, “黑夜间雾漫漫不知所在”,恨徐氏“苦害我糟糠为何来”。简短的几句述说,涵盖了天、地、人、心的“四面楚歌”,光亮的舞台挡不住黑夜的焦灼,硕大的台毯寻不出逃生的捷径。生产在即的胡氏,第二次“遭遇”生死关头。终于“神明相助”,一座破庙栖身度过这不寻常的逃生第一夜。呱呱坠地的男婴顺利降生,怀胎凶兆的荒唐预言不攻自破。在呼应了前情的铺陈,故事写到这里,本应相安无事,五谷天明,亮丽三人行了。
  谁知继续节外生枝, 天灾刚过, 人祸又至, 巴山寨主金眼豹下山掳掠, 见胡氏貌美诱骗上山,丢下“水泡泡的婴孩”在荒郊野外。 到这里, 母子正式分离。 胡氏得遇寨主夫人悄悄放走, 惊吓过度、险些失了名节的胡氏如惊弓之鸟疾驰而去。 “慢”,胡氏被一系列窘境缠身, 从节奏上逐渐过渡为逃生之“快”,“滑雨”、“逃山”的身段水袖,于快中见身手,于速中显攻底,可以说,剧情赋予了表演的空间,节奏缔造了流派的定位。如今的演出版本,是天津京剧院旦角艺术家杨荣环先生, 根据尚派宗师尚小云先生的原作, 加工整理而成。由杨荣环先生承袭的尚派平中见险,力透纸背的艺术特色初见锋芒,蓄势待发。
  如果说胡氏从家中遭难到巴山遇掳,受到的是外在的人格攻击和人身伤害的话,这不足以摧残人的心智。而接下来的“死地”几乎让胡氏断了“后生”的希望。 “失子惊疯”, 一个中国戏剧史上鼎鼎大名的核心经典,就这样跃然舞台,久演不衰。一个疯妇的美究竟在哪?如今呈现的美,在于惊弓哀鸿的“惊鸿”之美。《失子惊疯》中的“疯”,不是一塌糊涂肆无忌惮的真疯,而是精致雕琢后,不留痕迹的流畅失态。情绪在一个“笑”字上,这一笑,把失子的现实当成一句“笑谈”,用近乎扭曲的笑暗示全盘瓦解的生存意识。每一句唱词都在笑的情绪中表达着无限的失落和绝望。这种艺术反差,充满戏剧张力,是成熟的舞台技艺与敏锐地洞察生活后的艺术创作。
  如果说京剧是程式化与虚拟化为代表的舞台艺术, 那么这部戏就是京剧呈现虚拟化、 程式化的最好范例。因为主人公的身份并不高高在上, 命运却岌岌可危, 营造着真实可信的生活情感,是从我们身边的常态生活境遇中一步步走到“命运的尽头”,加之义仆的辅线交织,营造了主人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剧美。
  随着该剧的传承接续,如今这部流派经典的演出责任,交到了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王艳的手中。学演20多年来,随着每一次对该剧的品读,胡氏这个女子的贞烈纯朴,一次次被挖掘、提炼、升华,直至当下的行云流水,炉火纯青。从她的表演中能够看到戏剧演员的天职,身为人母的天性,以及得以成角儿的天赋。过目不忘的好戏,被人视如珍宝。而禁得住重复欣赏的艺术,才能绽放耀眼光芒。
  天津京剧院《乾坤福寿镜》剧组经过20多年的亲密合作,其个体精准度、整体凝聚力和相互信任的安全感,让这个剧组几乎成为“不用排练,说走就走”的队伍。今年,这部国家舞台艺术基金项目,还会继续在全国上演,剧组上下乐此不疲的准备着这一次的征程。希望当今戏剧舞台能够出现更多这样传承有序,叫好又叫座的规范经典。
 
 
                                       2016-07-07
                              (新闻来源:天津京剧院 信息员: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