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 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参演
《前线》重塑战争苦难

 
    战争的炮火轰隆作响,在“无战事”的一战西线,一个个年轻士兵的生命在陨落……昨晚,2016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又一部重磅剧目——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演出的《前线》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上演,著名导演卢克·帕西瓦尔用他独到的戏剧美学带领观众重温了血雨腥风、震撼灵魂的一战往事。
  《前线》是卢克·帕西瓦尔在2014年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推出的作品,曾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帕西瓦尔本人的作品《哈姆雷特》《在大门外》曾引进国内演出并引起轰动,此次再度携作品来华的他再次引起了国内戏剧界的关注。《前线》以雷马克小说名篇《西线无战事》为素材,通过对一战西线普通士兵群体的塑造表达反战主题。
  虽然《西线无战事》的小说和同名电影都已深入人心,但《前线》在昨晚的演出中却向观众呈现出对同一故事的另一种表现样式。 剧中没有传统样式的演员塑造角色的表演, 占据主线的“情节”就是一战的四年中士兵生存状态的变化。剧中,演员们坐成一排面向观众,通过德语、法语、英语和佛兰德语四种语言,以讲述或表演的方式穿插起几个战争烟云下普通人的故事,他们中有带着远大理想参战却被战争的残酷逐渐摧毁灵魂的年轻士兵,有盼望着家书但最终失去四个儿子的士兵母亲,还有士兵在战争中被炸断腿,全剧并没有重现战争本身,而是将重点放在战争苦难上。
  该剧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复调”般的舞台呈现上,并不像传统戏剧一样通过表演带领观众走进剧情,而是调动各种舞台元素综合搭建起一个战争苦难的情境。除演员表演外,帕西瓦尔一向擅长的声音运用在剧中得到精彩发挥,剧中出现的声音反映着士兵们的内心状态,前半段以敲击金属板发出的如炮火般的巨大声响为主体,间有噩梦般的声音,象征着战争给初上战场的士兵们带来直接的极大震撼;后半段的声音趋于缓和,甚至出现柔和的女声歌声,这是士兵们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对和平、自由越来越展露出渴望甚至幻觉。舞台后方还搭建起一个巨大的金属板用于剧中的投影,导演搜集到的一系列一战士兵的照片随剧情变化投射出来,影像与表演、声音等多个元素共同构成如音乐复调般的综合性体验,令观众在战争情境下感同身受地去体会其中滋味。
 
 

                                          2016-05-26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