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舞台剧《战马》火在何处?

 
    舞台剧《战马》自13日在天津大剧院首演以来,这部长达三小时“舶来”的大戏并没有令观众感到文化隔阂,无论是该剧本身所具有的本质,还是中文版不逊于原版的制作水准,都屡屡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近日,本报记者多次深入中文版《战马》剧组采访,与主创人员探讨该剧的成功之因。
  马偶的成功运用是点睛之笔
  《战马》首要的成功元素就是马偶的运用,这几乎是每一位观众的共识。受舞台的特点所限,舞台剧很难像电影一样以真实的动物作为主演,这也一向是困住舞台剧的难题,《战马》却巧妙利用了偶这一传统舞台道具。对大部分戏剧工作者而言,虽然剧中战马马偶的制作工艺和操控水准极高,不一定有可复制性,但其所带来的思路却是可以借鉴的。中方木偶导演刘晓邑认为, 偶可以发挥出更强大的舞台表现力, 偶虽然本身没有生命和语言,反而可以呈现出更为客观、超出生命的舞台表达,也可以令观众更加专注肢体表达的意义。另一方面,马偶的大获成功也反映出英国戏剧工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记者从英方工作人员处获悉,该剧创排之初,战马乔伊应以何种形式登台也曾令主创们伤透脑筋,但英方拥有一个受英国文化产业公共基金扶持的 “英国国家剧院工作室”, 这使得主创们有条件充分尝试各种舞台实验,最终选定了最合适的方案。
  严肃题材也可为儿童剧所用
  虽然《战马》在类型上算作儿童剧,其原著也是英国儿童文学的名作,但《战马》的主题和内容并不肤浅。剧中拥有小男孩艾伯特寻找战马乔伊和一战英德战争两条主线,人马情固然感人,但反战才是该剧最重大的主题。《战马》原著作者、英国著名作家迈克尔·莫波格在谈到中文版《战马》时表示,《战马》从根本上说是关于战争和毁灭性力量的故事,他通过作品最想表达的就是渴望世界和平,这也是作品能够为世界观众所接受的最重要原因。在舞台剧中,主创们也特别突出了反战的人物与情节, 如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在战争中目睹疮痍、 转变为反战人士的德国骑兵队长弗瑞椎克,安排英德士兵为救乔伊一同停火等情节,这些都得到观众很好的反馈。反观当下国内的文艺创作,将儿童题材等同于“低龄化”“小孩看的”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一层面上《战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严肃题材同样可为儿童文艺所用,在推出欢乐题材儿童文艺作品的同时,创作者也应具备大格局、大眼光,通过作品将反战、和平这类严肃主题传递给小观众。
  中英深度合作具借鉴意义
  《战马》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制作,是这两家国家级院团推出的第一个深度合作的战略项目。该剧的“汉化”不仅仅限于舞台台词,从立项到选拔演员、培训、道具制作、技术合成等各个环节均由英方指导完成,可以说是一部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合作剧目。《战马》的制作经理达米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英方派出了24位顶尖专家为中方指导,中文版《战马》的制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目前已展现出很好的成果。达米安还表示,中国目前正处在文化交流的新阶段,既要把国外的好戏引进来,也要把中国的好戏送出去,中文版《战马》在此时诞生并受到中国观众欢迎,为今后开展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2016-05-24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