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
|
艺术动态 |
|
|
唱响文化传承之音
|
|
|
“大家注意表情、动作,咬字要清楚……”记者走进中山门街道试验楼社区的活动室,津沪越剧团正在排练新的越剧《送凤冠》中的片段《手心手背》。阵阵越剧声中,记者看到剧团成员们套上戏服和头饰,脸上的妆容细致,手摇五彩扇,迈着标准的小生步伐,一颦一笑间,没有半分马虎。剧团老成员孟庆英说:“在正式演出前一个月,我们就会装扮整齐排练,因为服装比较繁复,妆容也有浓有淡,为了上台演出时不在这方面出差错,所以大家都是带妆、穿戴整齐排练。”
2015年,试验楼社区迎来了一个新的团体——津沪越剧团,剧团成员都是社区一些爱好越剧的居民。提起组建剧团的初衷,孟庆英说:“团里的姐妹们都是河东老年大学的同学,已经学越剧好几年了。虽然唱越剧声响不大,但也不好在居民楼里活动, 所以我们课后就一直没组织起来。 去年居委会建了新的活动室,由我跟居委会商量安排了排练的场地,大家这才聚在了一起。”
排练中, 越剧团负责人之一的王宝姝俨然是一位“严师”, 一个动作不到位、一个表情没表达清楚,就需要不断地“重来”“重来”,直到满意为止。王宝姝说:“我们剧团的成员都在老年大学上课,那里有专业的老师负责教发声教形体。而作为剧团的组织者,我们会尽力让每个成员都有登台展示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想让大家多一点展示的机会,所以要求就要严格一些,这样才能对得起观众的信任。”
孟庆英是比较早学习越剧的团员之一,她对记者说:“我现在是剧团里专门扮演小生的演员,刚开始学时真是觉得太难了,尤其是咬字,对于咱们北方人来说完全咬不准。但我真是特别喜欢民族地方戏剧,黄梅戏、折子戏……,尤其我还特别喜欢女扮男装的戏剧类型,而越剧恰巧就是这一种。因为心里有这份爱好,再加上老师们的专业指导,我就坚持了下来。现在字正腔圆没问题,还能唱出一些韵味呢。”
自打越剧团有了固定的“阵地”,越剧团的成员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更加严格起来,大家自费做了专门的戏服,买了逼真的道具,也开始了对外演出。养老院、农家院、小平台、大舞台都成了她们的展示平台。新成员于利民笑着说:“虽然我才刚学没多久,但穿上戏服化上妆,哪怕站在台上不出声,都觉得自己的技艺上了一个层次。”越剧团在各个舞台演出过《红楼梦》、《梁祝》、《西厢记》《祥林嫂》等剧目,成员们通过经典剧目的展示,在展现越剧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美学特征,展现越剧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群戏迷粉丝。每次越剧团排练,现场不都是老人,还有带着孩子的中年人前来观看。戏迷魏阿姨总是早早等候在社区活动室里,说起越剧团,那是羡慕的不得了,“哎呀,她们的演出我经常看,唱得真好!我现在还每次都跟着学学,看看自己是不是学戏的材料,如果以后能加入剧团,哪怕让我当个丫鬟,只要能往台上站站,我都开心的不得了呀。”
越剧团的成员们不仅通过台上的唱念做打切磋提升了技艺, 也通过台下互相补妆、 换戏服中收获了浓浓的邻里情谊。平日里成员们的相互扶持,演绎着社区中邻里互助的一段段佳话。王宝姝说:“现如今,喜欢越剧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越剧不仅是我们的爱好,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大家都不想让它断掉,所以我们会一直坚持唱,坚持到各种舞台上演出。同时,更希望我们的演出能为观众带去一种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
|
|
2016-05-18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