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创排精品,全年演出300余场

 
    记者昨日从天津歌舞剧院获悉,截至目前,天歌今年的演出场次达到333场,演出收入近1000万元,观众达34万人次,三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作为传统的文艺院团,天歌近年来在坚持艺术品质的前提下勇闯市场,不断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精雕细刻,将一批优秀剧目搬上舞台
  今年将四部中外歌剧 《茶花女》 《中华儿女》 《青春之歌》 《党的女儿》, 三部舞剧——原创舞剧《泥人的事》、 芭蕾舞剧《吉赛尔》《天鹅湖》,大型歌舞乐《梦回丝路》等大型剧目推上舞台,彰显了剧院整体综合实力。据介绍, 今年在艺术生产方面,天歌一是对已有剧目不断调整、打磨,使之向着精品方向逐渐完善。如剧院2013年创作推出的原创舞剧《泥人的事》, 去年底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借此契机,剧院今年对该剧做了系统修改,并于6月18日举行了修改后的首演,得到专家与观众的一致好评,至今已成功在京津冀地区及海南省演出共20余场, 不少观众都成了该剧忠实的“回头客”。第二,在充分利用剧院现有艺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外艺术名家合作, 推出了一批全新的剧目、节目,如邀请美国芭蕾编导布鲁斯·斯蒂尔为芭蕾舞团排演的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 与指挥家阎惠昌、汤沐海、彭家鹏、关迺忠、刘江滨等合作“名家名曲”系列民族音乐会,邀请歌剧表演艺术家程桂兰执导歌剧《党的女儿》等,这些剧目、节目是根据观众需求创作的,受到观众们的欢迎。
  票价低了,演出质量更高了
  有了优秀剧目, 更需要欣赏剧目的观众, 配合今年本市推出的文化惠民卡, 天歌加大了文化惠民力度,让更多观众以低廉的票价欣赏到高品质演出, 大大降低了高雅艺术的门槛。剧院在文化惠民卡的基础上对票价实施了二度优惠,原先一两百元的演出票, 现在花几十元甚至十几元就能买到,票价低了,观众们愿意自己掏钱买票走进剧场,这又带动了剧院的演出。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说:“去年一年我们的收入不到600万元,今年达到近1000万元,票价低了,收入却高了很多,这充分说明惠民票价让欣赏高雅艺术的观众群大幅增加了。”
  票价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质量的降低, 相反,天歌的四个团歌舞团、歌剧团、芭蕾舞团、民族乐团今年都成立了剧目审核小组,严格把关, 为观众送上保质保量的剧目。天歌还充分发挥传统院团的示范作用,将文化惠民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策划推出了2015“美丽天津 幸福家园”优秀剧节目展演暨文化惠民演出年、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系列演出等主题演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走出去”展现天津魅力,“到基层”文化暖人心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实施“走出去”战略,受文化部委派,今年天歌成功出访了新加坡、厄瓜多尔、墨西哥、博茨瓦纳、 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和地区,出访演出三十余场,向世界展现了天津的魅力。
  在完成日常演出任务的同时, 今年天歌还以实际行动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声乐、舞蹈、器乐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送到多个基层单位。在已确定的南开区盛达园、河北区建昌道等5个“结对子、种文化”基层联系点基础上又新增3个,将文艺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基层。同时剧院的艺术家们也纷纷以个人身份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老一辈歌唱家于淑珍、关牧村等举办、参与基层公益演出,歌唱家李瑛启动了百场惠民公益演唱会。在剧院和前辈艺术家的带动下, 剧院年轻演员不但频频在国际上获专业大赛奖项,也纷纷走进养老院、社区等基层单位为群众献歌,在专业和艺德两方面成长迅速。
  据了解,明年, 天歌将以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80周年为主线,打造舞剧《永恒的旋律》、音乐剧《焦裕禄》和芭蕾舞剧《葛蓓莉亚》等剧目,将更多更好的优秀剧目献给天津观众。
 
                                      2015-12-25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