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克里斯蒂安·陆帕再度加盟曹禺国际戏剧节
大戏《伐木》首秀津门

 
 

  第二届曹禺国际戏剧节迎来了一部重磅大戏,曾在去年的首届戏剧节中以一部《假面·玛丽莲》引发业界关注的波兰著名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 昨晚率波兰弗罗茨瓦夫剧院再临天津大剧院歌剧厅,为津门观众演绎了一部近5个小时的大戏《伐木》。
  《伐木》原著是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小说作品。 在西方文学界, 伯恩哈德的作品以目光深邃、笔锋锐利、毫不留情的批判与抨击著称。《伐木》是一部典型的“伯恩哈德式”的小说,作品没有明确的情节,而是记述了伯恩哈德年轻时身处奥地利艺术圈中一次真实的聚会经历,通篇都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也正因为如此,《伐木》成为国际公认的最难改编成舞台剧或影视剧的小说之一。曾获欧洲戏剧奖的陆帕将《伐木》成功搬上了舞台,该剧已确定参加今年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天津观众得以在这项戏剧盛事之前先睹为快。
  陆帕直言,《伐木》中所描写的文化运行规则令他对波兰的文化环境也有所感慨,艺术家、公众、政治家对艺术的观感和描述存在隔阂,作品中对当代艺术家所处窘境也有所涉及。陆帕以他的戏剧哲学对原作做了独到的诠释,将戏剧式的《伐木》呈献给了现场观众。为怀念自杀去世的同伴乔安娜,一群曾一同参加过团体、多年未联系的艺术家们举办了一场“艺术晚宴”,在晚宴中,艺术家们先是为乔安娜“守丧”,随后又对戏剧、音乐、精神、自我、现实等话题看似深入实则空洞的泛泛而谈。剧中的主人公伯恩哈德对参加这场晚宴十分后悔,他不时跳出情节对艺术家们冷嘲热讽,却也在晚宴上感到了精神的孤独。
  在演出中,观众们还领略到了陆帕的舞台表达方式。剧中,当艺术家们对各种问题高谈阔论时,已去世的乔安娜的形象却出现在他们的背景中,增强了情节的冲击力。全剧很多时间都是艺术家们的谈论,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难免显得晦涩,但这也恰恰构成了剧中的一个符号,映射着夸夸其谈的、令作者感到厌恶的艺术家们的现状。剧中还采用了多媒体投影,利用影像对情节做了补充,如一些艺术家为是否参加晚宴感到犹豫、乔安娜生前接受的采访、伯恩哈德与乔安娜曾经的交往经历等等,构成了与晚宴相关的另一个舞台现实。在舞台设计上,陆帕在舞台上搭建了一个可移动换景的房间,其中的旧时沙发、椅子、钢琴、留声机甚至酒杯、烟碟等道具均根据伯恩哈德所处的年代还原制作,质感十足。
  全剧加上休息、 换景的时间近5个小时,是天津大剧院引进戏剧中时长最久的一部,演出结束时已过午夜,观众们仍感到意犹未尽。全剧后半段,一位姗姗来迟、象征伯恩哈德内心真实想法的演员赶到了晚宴现场,酣畅淋漓地谴责着在座的艺术家们,随后说出了“森林,原始森林,伐木人的生活——一直是我理想的生活”这句主导情节的台词,现场响起了观众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陆帕表示:“戏剧是人类思想的聚合地,通过戏剧,我们可以了解并接受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也能够呈现并且再创造自身的价值。”

 
                                           2015-05-03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