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杜明岑家庭荣获“中国书香之家”称号
走进翰墨情深“书香屋”

 
 

  前不久,在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评选中,家住大王庄街道长城公寓社区八旬高龄著名画家杜明岑的家庭被评为“中国书香之家”,这对曾经获得“书画之家”“科学文明家庭”的杜老来讲,又多了一份荣誉。
  日前,记者带着一份敬佩和景仰之情,走进了这所翰墨情深的“书香之屋”。
  踏入杜老家,第一印象犹如踏入书画的海洋,书房、画室、卧室内书籍堆积如山。据杜老介绍,他们家的藏书总量已达3万余册, 人均藏书量在4300册左右。当问及读书话题时,杜老说:“我们家是购书多,藏书多,换书多,读书多。因为我和老伴都酷爱读书,影响了下一代,全家老小都爱读书,养成了爱读书的家风。”
  杜明岑是一级画师, 自1954年从事美术工作至今,创作作品4000余件,发表作品700余件。现任天津东方画馆馆长、天津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天津水西庄书画研究会会长、法中文化协会天津联络处主任、天津历史博物馆顾问。他既是美术家,又是美术活动家,也是教育家,培养造就了大批美术人才,在五十年代就誉满津门,被称为津门“三杜”之一。
  80高龄的杜老,坐如钟、站如松,器宇轩昂、说话铿锵,是一生的勤奋给了这位画家好的身体。从艺五十多年来,他画过速写、 油画、插图、连环、年画等,后来又涉足中国画。半个世纪来, 杜明岑孜孜不倦地投身绘画艺术。为了画好画,他多次赴祖国各地写生。 1997年,他赴长江三峡写生,40天行程万里,完成近300幅写生作品。1998年和2001年,他两次赴内蒙古写生,创作近百幅作品,返津后举办“杜明岑内蒙写生展”。为了画《寒秋津卫图》,杜明岑从构思到积累素材准备了20年, 实施创作3年多。1984年,他和北京画家王大观有过一次交谈。王大观要画《残雪京华图》,四时之中定早春;杜明岑则欲借助秋景,铺陈《寒秋津卫图》。1996年,为创作百米长卷《寒秋津卫图》,杜明岑专门请教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 听取周先生对这幅巨作构思的意见。 进行创作准备的20年间,杜明岑阅读了近百万字有关天津的史料,走访了几十位“老天津卫”, 搜集了一千余张老照片,并亲临天津几十处景点写生拍照……天津建城60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凝聚着杜明岑几十年心血的《寒秋津卫图》大部分完成了。作品一经面世,就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并获得高度赞赏。杜老为天津历史文化建设作了一件大事,也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形象资料。
  令人敬仰的艺术造诣背后,离不开杜老全家秉承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信念。当记者问杜老喜欢读什么书时,他笑着说,“我的阅读比较杂,也比较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名人传记和新闻等,美术专业方面特别是美术理论的书籍应该读得最多。” 杜老接着说,“我读书的体会是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有重点、有选择。 我作为一个画家,读书必须有的放矢,学以致用。我始终坚持古人的教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读书当作写生和创作的源头。”
  杜老常说: “读书是理性的, 采风写生是感性的。” 他将读书的体会写成格言和楹联挂在屋里, 或送给朋友和儿子。“读破万卷书文思敏捷诗兴发,踏遍万里路身体康健出新篇”、“博览群书人增寿,踏遍青山人未老”、“慢饮一杯茶静心提神悟道,细读一本书修身养性增智”等不同内容的楹联,让室内顿生雅意。
  “人均藏书4千余册” 这样的贡献自然少不了家人的付出和努力。杜老的老伴孙绍芝出身书香门第,几个兄弟均爱读书。她毕业于北师大,在音乐学院教授文学,后担任天津历史博物馆编辑,负责主编《天津文博》刊物,同时她也是研究李叔同的学者,至今仍笔耕不辍,经常写一些诗歌、散文和美术评论。杜老的大儿子杜雷在漫长的读书生活中,渐渐成长为一名雕塑家。小儿子杜耕从事拍卖工作,长期坚持读书,涉猎内容包括文物、鉴定、收藏、书画等各个方面。 
  杜老对新疆有着割舍不断的情谊,他也异常喜爱胡杨。他画的胡杨俊秀挺立,风姿绰约,“不怕困难,永立沙滩”的胡杨精神跃然纸上。正如杜老的书香之家,几十年的翰墨深情,代代延续、绵延不绝。

                                        2014-07-15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