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纪念著名作家梁斌诞辰100周年 天津人艺倾力打造
话剧《红旗谱》首次带妆彩排

 
 

  恰逢著名作家梁斌同志诞辰100周年,由天津人艺根据梁斌小说《红旗谱》改编创作的同名话剧,将于3月21日、22日、23日在天津大剧院连演三场。天津人艺此次调集了近80名演职员的庞大演出阵容,经过了50多天的紧张排练后,该剧终于在昨日于津湾大剧院举行了首次带妆彩排。
  应观众要求加演一场
  本剧由著名剧作家卫中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青年编剧王晓龙联合改编,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导钟海担任导演,并力邀有“中国第一农民”之称的著名演员——电视剧版《红旗谱》朱老忠的扮演者吴京安倾力加盟。本来原定于21日、22日连演两场,但开票不久两场演出票均告售罄,应广大剧迷强烈要求,特别在23日加演一场。
  全新视角解读红色经典
  小说《红旗谱》对20世纪上半叶的华北农村进行了细致描述, 主要表现了“反割头税” 斗争与保定二师学潮两大运动,生动地反映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广大农民的翻身解放这样一个真理。它是梁斌最有代表性和广为大家熟悉的作品,堪称红色经典,曾被改编为话剧和电影、电视剧。本次天津人艺采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这部红色经典名著,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题,用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普通农民为追求美好生活与命运抗争,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斗争历程。 话剧《红旗谱》保留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反割头税”为主线, 讲述了朱老巩、朱老忠、大贵和严志和、严运涛两家贫苦农民三代人与冯兰池一家为代表的土豪劣绅两代人,围绕土地问题进行的的尖锐斗争,并在共产党人贾湘农的带领下,取得了“反割头税”胜利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当年中国北方农村的社会形态和农民的生存状态,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舞台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昨日的彩排中, 舞台设计令人耳目一新,泥墙、 木门、水缸等众多连接土地与人的元素再现了当年中国北方农村的社会形态和农民的生存状态。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老驴头杀猪”一场戏 。随着饰演老驴头的演员刘景范手起“刀”落,“猪”在演员的操作下,仿佛真的被砍到了,手忙脚乱的追逐戏随之而起,从而进一步引出了杀猪抗税的一段高潮戏份。此外,作为本剧最为重要的道具,一座一人多高的老钟则被制作得质感十足。据介绍,道具师是用泡沫制作成钟的一个个切面搭建组成,再通过镶字、雕刻纹路、上色等工序,一座百年老钟制作完成,总耗时达20天。
  “第一农民”吴京安演绎朱老忠
  该剧主演吴京安10年前因出演电视剧《红旗谱》而收获“中国第一农民”的封号。昨日彩排后的采访中,对于与角色再续前缘,吴京安特别高兴:“10年前扮演朱老忠,虽然很成功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毕竟那时我还年轻。这10年里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也在变。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创作,也是我人生的再思考、再体验。我对《红旗谱》和朱老忠情有独钟,因为这里面有不会被时间打败的信仰,朱老忠的精神并没有‘老去’,其实《红旗谱》写的也是信仰,它不仅关注民生,写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也刻画了朱老忠这样一位农民精神领袖。这个角色我喜欢,他身上有男人的侠气、义气与豪迈,这两个多小时演起来特别过瘾。”
  国家一级演员达十多位
  谈到排演这部话剧的意义,天津人艺院长钟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梁斌同志是我国著名作家,在他的写作生涯中长篇小说《红旗谱》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堪称红色经典,曾被改变为话剧和电影、电视剧。重温这部红色经典, 对于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人,无疑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有所检视,有所启迪。为了制作、排演好这部话剧,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组织了精兵强将,成立了以十多位国家一级演员为骨干的近40多人的演出班底,力争以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观众。”

                                         2014-03-17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