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从《凤阳情》、《寄印传奇》到《赵锦棠》,8年来,
天津评剧院每隔3年推出1台在全国叫得响的优秀剧目,不断荣获国家大奖——

更新创作观念 打造精品剧目

 
 

  文化部1月4日在京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授牌。天津评剧院创排的《赵锦棠》荣获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 在前不久落幕的“十艺节”上,该剧问鼎中国政府文化最高奖“文华大奖”。8年来,天津评剧院每隔3年推出1台在全国叫得响的优秀剧目,连夺国家大奖,在全国评剧界独树一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创新理念
  天津是评剧发祥地,曾孕育出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四大艺术流派,确立了评剧在戏剧舞台上应有的地位。近年来,天津评剧院更新创作思维,创新运作模式,让评剧艺术焕发生机。在创排《凤阳情》中,对剧本创作、演员表演和舞美、灯光、服装设计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实践。在尊重评剧本体的基础上,运用了大量新的艺术元素,使该剧主题更深刻,人物形象更鲜明,观赏性更强。《寄印传奇》创作既遵俗又脱俗,既尊重评剧艺术传统特色,又顾及评剧爱好者的欣赏习惯,让观众欣赏到一台好听、好看、难人寻味的好戏。《赵锦棠》在舞台呈现和演员表演上,打破舞台面貌的趋同化,突破地方戏曲创新上的瓶颈,找到了适应当今观众审美取向的新资源,吸收了京剧、昆曲等姊妹艺术的表演方式,使该剧被社会各界誉为学习经典、继承经典、发展经典。
  领军人才
  高质量剧目须有较高艺术修养、广受观众欢迎的“角”来担纲主演。 在打造精品剧目中, 重点打造评剧领军人物。为让曾昭娟这位扮相高雅、演唱风格鲜明的尖子人才担当起打造精品的重任,剧院为其拜师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重点为其选排《谢瑶环》、《半把剪刀》、《朱痕记》等花派代表剧目,聘请京、昆名家为其指点辅导,支持其进入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深造。经过悉心培养,使曾昭娟艺术上不断成熟,相继荣获了二度“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主角奖”、2013年中国文化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由她主演的《凤阳情》、《寄印传奇》和《赵锦棠》三部被评剧界称之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佳作。
  强强联合
  在打造每台精品剧目中,都以海纳百川的胸襟, 打破地域界线, 邀请不同门类艺术精英通力合作。《凤阳情》,编剧方面聘请著名剧作家盛和煜、翟宏为,导演方面则聘请了杰出导演张曼君。《寄印传奇》聘请了著名剧作家郑怀兴担任编剧,导演方面聘请了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欧阳明,同时还邀请了著名戏剧理论评论家李春喜为该剧的艺术指导。《赵锦棠》由著名剧作家梁波操刀, 导演为国家一级导演谷奎林。又将享誉全国的音乐唱腔设计、 舞美设计、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名家请到剧院。强强联合不但为打造精品剧目夯实了基础,也为评剧拓展了表演空间。
  奉献精神
  评剧院每隔三年便能创作出一台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剧目,得益于一支敢打硬仗、无私奉献的团队。《凤阳情》在角逐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时,曾昭娟不慎股骨折断,仅四个月她就被人架着回到排练中。《寄印传奇》在角逐第十三届文华大奖时,导演欧阳明不顾家事缠身,从武汉来津和创作人员一起摸爬滚打。院长也办公在排练第一线,协调导演排练中的问题。80天没有一个公休日,大家都以“一棵菜”的精神投入排练中。编剧梁波不顾大病初愈,昼夜伏案创作《赵锦棠》。进入连排时,在年久失修、没有空调设备和漏雨的红旗剧院排练,适逢大雨,乐池积满了雨水,同志们就利用排练空隙将积水一盆盆淘出。 有的同志路上汽车趴窝在水里,就步行3个小时赶到剧场。正是这种拼搏奉献的精神支撑着他们连创佳绩。



                                       2014-01-22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