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原创舞剧《泥人的事》研讨会举行
专家盛赞作品大胆创新
独具匠心展现津味文化

 
 

  天津歌舞剧院原创舞剧《泥人的事》日前在天津大礼堂首演获得圆满成功。昨日上午,在该剧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泥人的事》进行了点评,不少专家对剧中所蕴含的天津味道印象深刻,更对该剧在编舞以及舞美方面的创新大加赞赏。
  舞剧《泥人的事》是天津市文广局2013年艺术生产重点剧目之一,也是天津歌舞剧院今年岁末推出的一部重头大戏。该剧邀请中央民族歌舞团著名编导邓林担任导演,著名舞蹈学者江东撰写剧本。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描写国际闻名的天津泥人雕塑艺术家在历史上发生的一段委婉曲折的感人故事,将天津大都市特有的包容性极强的文化形态通过栩栩如生的泥塑艺术家的坎坷人生再现于舞台。
  深入挖掘人性感人至深
  编剧江东介绍,“我在来天津采风的时候,去了文化街、娘娘庙,感觉到天津的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再加上天津知识分子与民间艺人身上那种特有的精神,会是一部好剧。创作中,摒弃了一般采用的善恶二元结构的人物设置,把所有人物都设计成好人来加强戏剧本身的冲突。”
  特地赶来的前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梁国成说: “这部剧让我感到惊喜,是在写人性, 深刻地描写了几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群的态度和表现,在当代舞剧中非常难得。”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前总政文艺局局长、前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左青则认为,“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让人感到很真实,既有艺术的真实也有生活的真实。结构上不是脸谱化的设置,而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可以说情深义重,在内心深处打动了观众。”
  蒙太奇手段耳目一新
  导演邓林在阐述时说:“这次的主体思想是以舞蹈演一部电影、一部戏剧。我用了极简主义的手法,简练到整个舞剧没有场次。高度概括又高度集中,景、灯光、环境的设置一反传统,非常简练又极其夸张,在舞美上使用国内未见的表现手法。景的变化在时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完全靠演员来组合,在舞剧的情节当中顺畅、巧妙地变化。”
  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白淑湘也对引用蒙太奇手段表示了赞赏,“舞剧一般都是只编不导,但这次导演的手法非常高超。这部舞剧的戏剧性非常强,用舞蹈的语言演绎故事内容、抒发情感。讲故事的戏用动作特殊的语言,用生动的舞蹈表现来感染观众。这个舞剧没有场次,在戏剧舞台上大胆运用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时空蒙太奇转换、人物蒙太奇转换,这种极富创意表现手法,在国内是第一次运用。大胆新颖,独具匠心、充满智慧,精练、紧凑、好看、通俗易懂。”
  弘扬保护天津文化
  谈到创作该剧的初衷,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表示:“从《连年有余》到《精卫》,天津歌舞剧院的每一次创作都将展现天津本土的特有文化作为责任与义务。这次的不同在于是用舞蹈语言来表现,剧中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及群舞都可以说令人叫绝,演员们的每一次肢体语言都能传递到观众心中。此外,我们还将很多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了皇会的段落,这些濒临失传的技艺让观众倍感亲切,也是对天津文化的一种弘扬和保护。”
  天津戏剧家协会主席高长德认为,“《泥人的事》本质上体现了浓浓的天津味道。找到了天津典型的代表‘泥人’。舞剧讲小人物,写平民,基层的民间艺人,这些勤劳智慧的人们创造了历史。另外,还具有当代的开放意义,表现了富裕阶层对天津发展、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天津的文明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位置,从而鼓舞天津人民的意志,为自己的城市而自豪。”

                                      2013-12-06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