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渤海早报记者独家专访天津京剧院优秀青年老旦李宏
名师“喂”出梨园新秀

 
 

  本月12日,一场义演义卖的传统名剧《金龟记》在中国大戏院上演,天津京剧院优秀青年老旦演员李宏以饱含深情、细腻扎实的表演,打动了全场观众。李宏是天津戏迷看着成长起来的,一直受到观众的爱护,而她年纪轻轻就得李鸣岩、王晶华、赵鸣华、刘桂欣等众多“李派”名师倾囊相授,更是一段梨园佳话。日前,李宏接受渤海早报记者独家专访,细数一段段师生情谊,不由感叹:“就像大鸟喂小鸟一样,我是老师们用艺术营养哺育成长的,将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京剧艺术传下去。”
  拜师李鸣岩 做人学艺打牢基础
  李宏在进入天津艺术学校之前,并未学过京剧,但她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李宏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南海舰队的文艺兵,擅长演奏手风琴,二姥爷周仲博更是享誉东北的京剧名家,曾荣获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小李宏唱着一曲《党啊亲爱的妈妈》考进艺校, 老师们给她一试音,发现她能唱到升F,就觉得她是唱老旦的好坯子。在经由姜志军、田萍、史玉洁等老师启蒙后,学校请来了“李派”创始人李多奎先生的得意高徒、有“当今老旦第一人”美誉的李鸣岩专门为她指导。“我从二三年级开始就跟着李老师学戏,每到寒暑假就去北京住在她家里。”
  李宏回忆,那时每天早上6点, 李老师就带着她晨起跑步,寒暑不辍,“老师说了,想学好李多奎先生的艺术,就得先练好一口气,学唱之前先跑步,就是为了练气。”从为人到学艺,李鸣岩对李宏十分严厉,总是教导李宏,做人要谦虚谨慎,学艺要勤奋扎实,必须先把底子打好,否则未来无从发展。李宏的聪颖好学,让老师心生喜爱,1995年,李鸣岩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开山门收李宏为徒, “骆派”京韵大鼓创始人骆玉笙、 画家溥佐等众多文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都到场祝贺,而此时年仅18岁的李宏甚至还不懂得“拜师”对于梨园人的重大意义。
  “师缘”深厚 尽学“李派”名家精华
  李宏的“师缘”着实令人羡慕,不仅小小年纪就成为李鸣岩的入室弟子,在已有师门的情况下,还能有众多名师摒除门户之见,对她悉心栽培。
  1999年,李宏进入天津市京剧院刚刚成立的实验团。实验团建团之初排演《杨门女将》,李宏担纲“佘太君”,从此与艺术电影《杨门女将》中“佘太君”的扮演者、曾师从李多奎先生的著名老旦艺术家王晶华结下师生之缘。“以前我总觉得老旦就是以唱功为主,王老师改变了我的观念。通过这出戏,她教我演戏该如何声情并茂,特别注重培养我在身段、表演、眼神、念白等方面的功夫。”李宏笑说,她算是王老师“打”出来的,“每天她都手里拿着马鞭,盯着我穿厚底靴扎靠跑圆场。每一处细节她都抠得细致,就连上马这个动作都让我练了一百遍。”虽然总被王老师“骂得狗血喷头”,但李宏心里深知,王老师是珍惜她这块唱老旦的好材料,才如此尽心竭力教导她。
  2002年, 李宏又得天降之缘,有幸开始跟李多奎先生第一位女弟子赵鸣华学习。 当有人建议李宏应该向赵鸣华求教时,李宏正跟她如今的丈夫谈恋爱,两人相处了已经半年,李宏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男朋友的母亲正是赵鸣华。作为现代京剧《红灯记》第一代“李奶奶”的扮演者,赵鸣华为李宏扩宽了戏路,而她对李宏教导的“严厉”程度,也比之前的几位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赵老师是多爷(李多奎)在新中国成立前收的弟子,她学戏的时候,一字一句都来之不易。为了让我体会到学艺的这份艰难,她不允许我录音,也不让我做笔记,因为她觉得,录音、笔记学不来真东西,只有记在脑子里才永远也不会丢。即便我跟我老公订婚之后,赵老师也照样对我十分严格,她对我说过,‘我是把自己生平所学嚼碎了再喂给你,你应当珍惜。’”李宏说,赵老师教给她的是“李派”唱腔韵味的真谛,“赵老师对李多奎先生早年艺术的分析研究特别透彻, 她教我拉腔的气口、唱腔的连贯性、字韵、念白的韵味,都十分讲究。” 李宏最近上演的全本《金龟记》,就得自赵老师真传,“2003年8月1日我第一次演《金龟记》,这次再演,她又细细给我说了一遍。”
  李多奎先生晚年所收弟子刘桂欣, 在现代京剧《杜鹃山》中塑造的杜妈妈受到周恩来总理好评。 由于天津京剧院复排《智取威虎山》、 《杜鹃山》等现代戏, 继“李奶奶”之后,“杜妈妈”也成了李宏的老师。“刘老师的女儿比我大2天,她跟我真是亲如母女, 对我总是特别和蔼可亲,但一教起戏来,还是一个字,严!”李宏说,刘老师传授给自己的是现代戏的演法,即如何刻画人物,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玩命下工夫”。“虽然唱戏时气满神足是正确的,但唱一整出‘大戏’时,必须得有强有弱,张弛有度,高低自如,刘老师就专门交给我这些运用自如的技巧。”
  此外, 还有众多京剧名家曾经指点过李宏。如天津京剧院去年复排的《红灯记》, 85岁高龄的高玉倩老师就不辞辛苦,冒着酷暑坐轮椅到院里给李宏说戏,“高老师和我婆婆赵鸣华,两位‘李奶奶’同时教我一个人,我每每想起都特别感动。”
  榜样在前 传承京剧毫不保留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对李宏影响至深,如何把老师们的优点都凝聚在自己身上,正是李宏努力的方向。李宏对渤海早报记者坦承:“有时候我也想,为什么这么多老师都对我倾囊相授?就是因为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了希望。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 获得过第六届CCTV全国青京赛金奖,刚从第五届中国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 李宏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我越来越觉得,唱戏拼的不是体力,而是头脑,而是用脑子唱戏,最后比的是文化。所以我现在很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争取做一名‘学者型’演员。”
  李宏虽然性格爽朗,但一跟艺术沾边,心思就细腻起来。老旦演员所演的角色大多是老年女性,与李宏的年龄差距很大,为了演好戏,她在戏外下了很多功夫。李宏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她很喜欢跟年长者和有才华、有学问的人打交道,“跟他们打交道,我能接触很多平时见不到、听不到的新鲜事物,打交道的同时我又会留心观察他们,看能不能跟我在戏中所演的人物联系起来。”随时观察已经成了李宏的习惯,就连去年重阳节到天津市养老院义演,李宏都不忘揣摩台下老人们的神态和心思。
  对每一个演出机会,李宏都不放过,同事有演出,她经常帮忙演一些小配角。“有人说了,有条腿就能上的戏,怎么你李宏还来演?我倒觉得,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无论角色大小,对我都是锻炼,只有多演不同的角色,才能更深地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况且京剧现在还处于弱势,需要一种团结的力量。京剧体现的是‘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作为京剧人,朋友同事之间就得讲究一个‘义’字。”
  李宏向渤海早报记者透露,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最近聘请她担任客座教师, 向该校的三名学生传授《杨门女将》这出戏。李宏不禁心怀忐忑,又很期待。“突然之间,教学的重担就压下来了。学校聘请的其他老师都是咨询委的老艺术家,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年轻,但校方说了,《杨门女将》顶数我学得最实受,那我就试试吧!”昨天,李宏开始了她的第一次课,而就在头天晚上,她还在琢磨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时代要求,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让现在的学生们也能喜爱、理解京剧。“虽然我还年轻,但我的老师们已经为我做出了榜样,我会学习他们,像老师们教我一样,努力把我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承担起传承京剧的责任。”
                                       2013-03-18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