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张天翼“扮装文化学”科研成果丰硕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学者画家张天翼很多年来走着一条不计名利、 不怕艰苦,站在艺术科研、艺术创新最前沿,为探索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的中国画人物画新造型形式,拼搏数十年,走着一条“学科化”道路——以其独特的视角,建构一项新人文学科——“扮装文化学”学科,目前已基本成型;以一种大思维、大视野,作文化寻根和理性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这是一条艺术创作的“科学发展”之路,一种文化发展的新思维,一种高扬的创新精神,正与国家把艺术学从二级学科提升为中国现有十三大学科门类之一的思维方式相应合。
  1994年12月,“张天翼京剧人物画展”作为国家举办的“梅兰芳、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项目之一,在北京开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为本次画展举办的专家研讨会上,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美术专家刘曦林先生根据张天翼近些年的艺术经历提议说:“……我认为戏曲画是一门边沿学科。在中国美术史方面,需要有人研究一下。其个性问题,戏曲画与别的画有什么不同。这种题材有它的学问,不能浅薄地理解它。戏曲艺术在空间上很博大。研究戏曲画,戏曲与绘画,从有什么区别的角度多动动脑子。天翼是否展开一下,把它作为一门边沿学科来研究,建议天翼把这门边沿学科搞起来。……” (根据录音)张天翼也根据自己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经过认真考虑, 认识到刘曦林先生的这番话对中国画人物画艺术、 学术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绘画的研究、 创作要形成一门系统的学问,就要走“学科化”之路,即一种“科学发展”思维和道路。因此张天翼毅然接受专家的建议与嘱托,正式走上一条艰难的艺术科研之路。从造型学的角度审视、分析人类的扮装行为,创立了一项“扮装文化学”学科。“扮装文化学”是戏曲美术学的一个分支。其概念内涵与一般意义上的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由单纯的学术理论系统的建构,而是由与人类的扮装行为、扮装文化、扮装艺术研究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扮装活动的参与行为,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参与行为,以及扮装人物绘画的史论研究、造型美学研究与探索扮装人物画造型新形式的创作实践等多方面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面、立体的创新学科。
  “扮装文化学”学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扮装文化学”学科理论主要成果

  1、新学科主要专著有《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立体思维》、 《扮装艺术论》、 《天翼文集》、 《画河漂流》及多篇论文。首次系统阐述人类历史悠久并遍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扮装”现象,首次提出“扮装文化”这一人文领域新概念,并对其特殊的文化思维与美学内涵作理性认识; 发现并提出 “扮装艺术”这一现代性造型方式和造型艺术新品种,进行详细论述。 这一理论为当代各类扮装造型行为提出学术性规范认识, 在国内、国外产生积极的反响。系统阐述了中国历代戏曲人物画的发展脉络; 并提出以戏剧、 舞蹈、宗教表演等扮装形象为造型对象的人物画从学术上规范为“扮装人物画”类。(可参考网上信息)
  2、从扮装学研究悟得的各项美学创意理论,如“转相造型美学”、 “借形造型美学”、“虚拟造型美学”、“幻变造型美学”、“安泰美学”等等,提出了一系列人物艺术造型新思路。
  3、专著《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立体思维》论述了中国京剧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或称“鼎盛五十年”) 的划分方式及其文史意义,及创作巨幅京剧艺术史画《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的创意理论;论述了中国京剧艺术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等。(获得天津市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
  4、天津市艺术科研立项美术学专著《画河漂流——“中国气派”解读》 是国内第一部以中国美协颁布的当代中国美术发展总目标“熔铸当代中国气派、塑造当代国家形象”为论述切入点的应用性专著。这本书稿从文化学、美术史学、造型美学三个角度对“熔铸当代中国气派”进行理性辨析,阐述了作者的认识。
  5、专著《画河漂流》 “幻变造型思维”一章提出写意体系“落后了”的理念,认为中国画艺术本体应该从传统“写意体系” 走出并升华一步。 建构一种与当代中国社会逐渐发展的 “虚拟生活方式”、 “虚拟文化”相适应的新造型方式——虚拟造型方式。阐述了扮装人物画的“虚拟造型·形外线构成”形式系统的艺术思维与美学特色。“幻变”造型是想象出来的创意形态,是充分发挥智慧与想象力主动创造的成果,是在传统“写意”美学、民间艺术美学基础上发现、总结出的新造型理念。作者以自己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
  6、专著《画河漂流》 “安泰美学”一章是作者从广博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观念中悟得、总结出的新美学理论。“安泰美学”在当前提倡“养生”的文化环境中,赞扬“绿色”生活方式,提倡过一种恬淡、安详、平静、简素的生活。认为绘画应关注、表现国人的“绿色”生态。本文认为“安泰”是与“优美”、“崇高”两大传统美学领域并列成鼎立之势的美学新领域。
  “扮装文化学”学科绘画主要成果——扮装人物画的几种形式
  一、文献性绘画——巨幅京剧艺术史画长卷《鼎盛三十六家图卷》(已出版画册)。得到各级领导、专家、艺术家和广大观众的支持与高度评价。在国内相关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参看网上信息)
  二、学术性绘画——经多年面对京剧表演舞台,以高度的艺术功力和学养,快速挥洒、积累形成的一种独立绘画艺术品种的京剧舞台速写画各系列,公认具有很高的艺术品格,独具特色。
  三、学术性绘画——作为探索个性艺术形式的,以京剧人物为造型参照的写意人物画各系列,通过把京剧与写意画结合, 领悟民族艺术的高深艺术真谛与文化内蕴。 1995年出版《张天翼京剧人物画选集》。代表作《觉醒系列》提出了一个“文化画”的新概念——即以不同形式的十几幅画记录、展现作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人的自觉”发展历程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感悟与理解。
  四、创作以扮装人物为造型参照的, 体现自己多项新的造型美学理论新创意, 走出写意形式,与当代社会的虚拟文化、虚拟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现代新人物画造型形式:《虚拟造型·形外线构成》系列。这种造型形式减少了模仿因素,强化了主动想象与智慧创造因素,提高了艺术品格。
  多次作为国家重要戏曲演出活动项目举办个人画展
  例如作为1994年全国少儿京剧大赛(天津)活动项目、 1994年底国家举办“梅兰芳、 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项目等举办“张天翼京剧人物画展”、 出版画册。曾为配合“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组织国内首次戏曲人物画联展;为1995年“首届中国(天津)京剧艺术节”设计纪念封。(曾获得首届京剧艺术节组委会颁证表彰,认为张天翼“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06年春,应邀参加第十七届澳门艺术节等等。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张天翼以自己的扮装人物绘画为促进民族戏曲文化和民族美术文化的有机整合起作用。
  多次以绘画作品为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做贡献
  如: 1994年天津歌舞艺术代表团到泰国访问演出;1990年9月数名美国画家应邀来津参加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1994年文化部派中国少儿艺术团访问韩国;1994年本市演出团赴新加坡访问演出;1994年天津市京剧团赴日本访问演出;1995年天津新华分社接待来华访问的日本共同社社长犬养康彦等等,都以张天翼的扮装人物绘画作品做外交礼品,为向海外宣传民族特色扮装人物绘画艺术出力。
  可见,“扮装文化学”是一门具有大视野、大思维、充满创意的、立体型新人文学科。经过进一步完善后,张天翼会把整套学科成果出版、展览、推向社会,欢迎各界人士参观指导。
  绘画创作走一条系统的“学科化”建构方式,体现出一种强化科学理性的新思维方式。
  2011年国家把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门类,成为中国现有十三大学科门类之一。其重要意义之一是更加强调艺术学科的科学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实际上, 张天翼早在1994年接受专家的建议与嘱托,把自己的中国画人物画新形式建构的道路纳入“学科化”道路, 逐步建构成一种特有的扮装人物“学科绘画”系统, 一门完整、系统的“学问”——这正是罕见的独特之处。
  专家评价举例
  现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先生认为:“扮装文化学”已经形成一门独特、规范、系统的人文学科,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原天津工艺美院院长、教授李西源先生认为:张天翼是位学者型画家,提出的“扮装文化学”新思维、新概念、新命题,是新的建树,新的发现。在文化史上有此一点便是贡献,值得庆贺!对此,应该称为“张天翼现象”。
  许多专家、学者也都认为张天翼的“扮装文化学”学科很成功。其研究方式长于多层面的立体建构,是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值得参考,引人深思......

                                        2013-01-22
                                    (新闻来源:天津市艺术研究所)